文档详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3《数学思考》例7教案.doc

发布:2018-04-21约1.57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学思考(3) 逻辑推理 荆关六小 尹圣军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3《数学思考》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初步学习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并在体验问题与信息间的的逻辑关联中感受事物间的辨证联系。 教学重点: 自觉运用表格法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表达的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1、师: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趣味抢答,我说一句话,请你们根据我所说的话进行推理,说出你想到的结论。 1、明明不是女生。 2、张老师上课从不讲英语。 3、不是男生的同学请站起来。 4、小华是明明的哥哥,但是明明却不是小华的弟弟。 5、数学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小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三名。 [设计意图说明:以趣味抢答引出简单推理,让学生初步感知推理,活跃学生的思维。] 2、创设问题情景 一次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A、B、C、D、E五个班取得了团体前五名,发奖后有人问他们的名次,回答是: ① A班代表说:“B是第三名,C是第五名。” ② B班代表说:“D是第二名,E是第四名。” ③ C班代表说:“A是第一名,E是第四名。” ④ D班代表说:“C是第一名,B是第二名。” ⑤ E班代表说:“D是第二名,A是第三名。 最后,他们都补充说:“我的话是半真半假的。”请你判断一下,他们各个班的名次。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怎样又对又快又明白解决了。 明确目标 1、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 2、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 3、应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出示导纲 阅读课本93页例7,思考下问题: 1、题中用“1”和“0”分别表示什么?【说一说(组内由D--A逐人说)】 2、再用( )逐步缩小范围,最终找到答案。 (组内由D--A逐人说一说) 3、例7是如何得到A和D同班的? 【说一说(组内由A -- D逐人说)】 4、根据例7列出的表,找出BC分别和谁同班。 【看一看、比一比、听一听,谁的解答正确。 (先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再在组内由A -- D逐人说一说解答依据。)】 自学解疑 根据导纲,阅读课本进行自学。 合作交流 1、组内互相说一说对列表法的认识。 ①根据给出的条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情况的有、无, ②再用“ ”逐步缩小范围,最终找到答案。 2、组间互动 3、师生互动 4、学生质疑解难 5、教师精讲:对于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用列表法方便快捷的解决。列表时,①根据给出的条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情况的有、无,②再用“排除法”逐步缩小范围,最终找到答案。 导学归纳 1、教师引导: 本节主要学习了用什么方法解决逻辑推理问题。 运用该方法解决问题时,一般步骤是什么? 感受到数学的什么美? 2、学生归纳。 拓展训练 1、师编题训练 1、模仿练习:练习十八第6题: 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 2、综合推理:练习十八第7题: 在学校运动会上,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800m赛跑的前四名。小记者来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1号说:“3号在我们3人前面冲向终点。”另一个得第3名的运动员说:“1号不是第4名。”小裁判说:“他们的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2、学生编题 3、评选“质疑之星”“优秀小老师”“优秀合作小组”。 布置作业:(1)甲、乙、丙、丁分别获得了比赛的一、二、三、四名。已知甲不是第一名,乙是第一或第三名,丙是第二或第三名,丁不是第二或第四名。第二名是谁? 丙。 提示:乙、丁分别是第l,3名,丙是第2名。 附板书设计: (学生独立推理——同桌互述 (一)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推理? 1、呈现推理小游戏情境:A、B、C代表爷爷、爸爸、孙子三个人。 师:你能确定A、B、C分别代表谁吗? (学生因为缺乏必要信息,只能乱猜。) 师:如果C是7岁,现在可以确定了吗? (学生:只能确定C是孙子,并可以排除A、B已经不可能是孙子了,但还不能确定A、B的身份。) 师:A的年龄更接近C的年龄,现在可以确定了吗? (学生:通过生活常理可以推断出A为爸爸,继而推定B为爷爷。) 2、小结:能够借助有力的信息或依据来推定某件事情,才可以称为推理。 [设计意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