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文化(20161018).ppt

发布:2025-02-07约2.12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文化;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文化;一、数学学科的新课程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开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文化;评课是一种课程理念的互动、交流的过程,要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创造能让老师开展的宽松的评课环境,在评课〔议课〕的过程中,彼此交流,相互启发,营造可持续开展的态势,创造一个能让老师开展的宽松的评价环境。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滋养我们的教师,使得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要在评课者与被评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的问题,要倡导、建立一种新的评课文化。;2、传统评课的误区;3、对传统评课的反思

;

评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一改,二促,三提

主要内容:

一改:改进教学实践;

二促:促进学生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提:提出问题讨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品质。;评课,究竟谁说了算

关键词:平等互动、经验分享、尊重倾听、按需取舍。

主要内容:谁说了都算,谁说了都不算,不存在谁听谁的。允许提出质疑和追问,允许有所保存与改变,允许失误和跟进,尊重但不盲从,倾听但不沉默。;评价一堂课究竟看什么

关键词:多元标准,宜粗不宜细,不提倡量化。

主要内容:多元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一万个人有一万个标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度也都有不同的标准。但评课要标准,宜粗不宜细,不提倡量化,三先三并重,即学生为先,师生并重;过程为先,过程与结果并重;生成为先,预设与生成并重。;如何来评价???堂课

关键词:以学论教,聚焦问题,审视过程,分享成功。

主要内容:关注学生,以学论教;聚焦问题,持续跟进;审视过程,分析结果;分享成功,奉送建议。

;评课者与被评课者的关系如何

关键词:平等、伙伴、宽松、和谐、沟通、共享。

主要内容:平等的伙伴关系,宽松的和谐气氛,沟通的共享心态。;4、传统评课视点与新课程评课视点比较

;〔二〕先进文化与新的评课文化;重建评课文化;三、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2〕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具体的评点有: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否清晰。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否适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否具体。

目标设计是否具有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否自然协调。;2.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评价;〔2〕评课堂设计、思维活动的过程性;〔3〕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开放性;〔4〕评双边活动、主体设置的和谐性;3.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2〕评对个性差异、智力潜能的关注度;评课;〔二〕史宁中校长提出的一节好课的四个特点:;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好课的评价标准链接;链接五:

看教学目标;看教学内容;看教学程序和策略;看教学素养;看学习效果。

链接六:

看三维目标;看创造性使用教材;看教学方式;看学习方式;看教学素养;看教学个性。

链接七:

真:真实、真诚、真为;

实:目标实、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

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

活:问题提出活、学生活动活、教师控制活;

情:教学激情、教材感情、人情味;

特:教学素养、教学特长、教学特色;

效:教学效果、教学效率。

;〔三〕对评课的几点建议;2.评课的关注点;;参考书目

1、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天津教育出版社

2、刘旭《听课说课上课》四川教育出版社

3、陈敬文《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

4、杨九俊《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

5、张仁贤《教师如何评好课》天津教育出版社

6、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

7、顾志跃《如何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叶禹卿《听课评课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