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建筑工程施工合同.doc

发布:2025-03-09约2.1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编号:__________

《新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第一章:合同双方

1.发包人:[发包人公司名称],地址:[发包人地址],联系方式:[发包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发包人联系邮箱]。

2.承包人:[承包人公司名称],地址:[承包人地址],联系方式:[承包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承包人联系邮箱]。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工程地点]

3.工程内容:包括建筑主体施工、装饰装修、给排水、电气等各项工程内容。

4.工程规模:建筑面积[具体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层数[具体层数]层,建筑高度[具体高度]米。

第三章:工程承包范围

承包人负责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及交付使用等全部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外墙保温工程、室内装修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等。

第四章:合同工期

1.开工日期:[具体开工日期]

2.竣工日期:[具体竣工日期]

3.工期总日历天数:[总工期天数]天。如因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工期延误,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调整工期。

第五章: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达到合格等级。承包人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发包人有权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如发觉质量问题,承包人应及时整改,直至达到合格标准。

第六章:合同价款与支付

1.合同价款形式: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合同总价为[具体合同总价]元(大写:[大写合同总价])。

2.合同价款金额:[具体合同价款金额]元。

3.付款方式:

预付款:合同签订后[预付款比例]日内,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合同总价的[预付款金额]%作为预付款。

进度款:根据工程进度,按月支付进度款。每月[具体日期]前,承包人提交上月已完工程进度款申请,经发包人审核后,在[审核后支付日期]内支付上月进度款的[进度款比例]%。

竣工结算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竣工结算款支付期限]日内,承包人提交竣工结算报告,经发包人审核后,在[审核后支付日期]内支付竣工结算款的[竣工结算款比例]%,剩余[预留质保金比例]%作为质保金,在质保期届满后[质保金支付期限]日内无息返还。

4.付款时间节点:以双方签字确认的付款凭证为准。

第七章:材料与设备供应

1.材料供应:承包人负责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购供应,材料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经发包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如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承包人应承担全部责任。

2.设备供应:承包人负责工程所需设备的采购供应,设备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经发包人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如因设备质量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承包人应承担全部责任。

第八章:工程变更

1.变更的范围:包括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工程质量标准变更等。

2.变更的程序:

发包人提出变更要求,应提前[变更通知期限]日书面通知承包人,并提供变更的相关资料。

承包人收到变更通知后,应在[回复期限]日内提交变更方案及报价,经发包人审核同意后实施。

如因变更导致合同价款增加或减少,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调整合同价款。

3.变更的价款调整:变更价款的确定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如无规定,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第九章:竣工验收与结算

1.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后,承包人应及时通知发包人进行验收。发包人应在接到通知后[验收期限]日内组织验收,如逾期未组织验收,视为验收合格。

2.结算程序: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承包人应在[结算期限]日内提交竣工结算报告,经发包人审核后,双方应在[审核后结算期限]日内完成结算。

3.结算价款的确定:结算价款应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和变更价款的调整原则进行确定,如双方对结算价款有争议,应通过协商或仲裁解决。

第十章:违约责任

1.发包人的违约责任:

发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项的,每逾期一日,应按照未支付款项的[逾期违约金比例]%向承包人支付逾期违约金。

发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施工条件的,应承担由此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

发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组织验收的,应承担由此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

2.承包人的违约责任:

承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完成工程的,每逾期一日,应按照合同总价的[逾期违约金比例]%向发包人支付逾期违约金。

承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完成工程的,应承担返工、修复等费用,并按照合同总价的[质量违约金比例]%向发包人支付质量违约金。

承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承担由此给发包人造成的损失。

第十一章:争议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