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doc

发布:2018-02-02约8.2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为DK118+484.55,位于既有津山线右150m,地处唐山市路北区果园乡边各寨四队,经常各庄、唐山站、赖旺庄、刘火新村,在津山线右与站前路之间穿行,于DK125+986起桥,跨越112国道、既有津山线,与津山线分开,经老庄子镇下夏屋庄村后,于DK129+452处桥终止,在经沙务庄、沙各庄、魏庄子、东龙虎庄,于任各庄镇光新庄DK136+337桥头处终止。 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唐山枢纽改造线下工程及其有碴轨道工程;津秦客专正线 DK118+485.55~DK136+165段线下工程(除过夏屋庄跨112国道特大桥3.466km),正线路基长14.213km(双线),不含正线轨道。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工作基点采用Фmm长m顶端的打入土中,桩上部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已经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7、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8、测量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 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 相邻沉降 变形点的高程 中误差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 三等 +1.0mm +0.5mm +6.0mm 等级 相邻基准点点位中 误差 (mm) 每站高差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三等 1.0 0.3 0.6√n 0.8√n 按《客运专线铁路无渣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五、路基及涵洞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路基沉降观测元件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在填筑施工中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同时设备的埋设不能影响路基的填筑质量。作业队组织专门小组进行元件的埋设和保护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对观测元件进行编号。 5.1沉降观测桩的布置 1、Ⅰ型横断面于路基基底中心设置沉降板,Ⅱ型横断面于路基基底中心设置单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Ⅲ型横断面于基底设置沉降剖面管,以观测路堤填土过程中地基的沉降。 2、Ⅲ型横断面在基床底层顶面的线路中心临时设置1个沉降板,监测预压期间路基顶部的沉降。 3、Ⅰ、Ⅱ、Ⅲ型观测断面在路基中心、距左、右线中心3.3m处于基床表层顶面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桩。Ⅰ、Ⅱ型观测断面在距左、右线中心4.7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桩。 4、Ⅱ型横断面仅在桥头布置,区间地段一般每间隔3个Ⅰ型横断面设置一处Ⅲ型横断面。桥头观测断面布置型式详见《路桥过渡段沉降监测平面布置示意图》 5、沿线路基段落需设置水位井,观测路基填土和堆载预压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6、水位井一般每公里设置一处(每工点至少设一处),布设在距路基坡脚20m外,具体设计里程与路基沉降监测断面布设里程表一并给出。 7、水位压力计直接采用便携式工程测试仪读取数据。 8、PVC管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打孔制成花管。 9、水位井需设置保护盒保护。 路基地段路涵过渡段沉降监测断面说明: 1.涵洞每侧外边缘2m设置一个Ⅰ型路基观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该沉降断面设计中是按照涵洞与线路正交考虑的,施工过程中应按图示要求调整。 2.Ⅳ型观测断面在涵洞顶部沿路涵过渡段对角线方向设置剖面沉降管,以观测过渡段及涵洞本身的总沉降及差异沉降。 5.2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 1、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2、①采用堆载预压地段。路堤地段采用Ⅰ、Ⅱ、Ⅲ型监测断面,Ⅱ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一般每间隔3个Ⅰ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Ⅲ型监测断面。 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