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节《制作作文选》说课稿.docx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节《制作作文选》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节《制作作文选》为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以下教学思路:
1.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作文选封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份作文选。
2.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Word基本操作,为本节课的制作作文选打下基础。
3.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如何制作作文选,包括插入文本框、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4.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制作的作文选,相互评价,交流心得。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制作作文选,提高学生筛选和组织信息的能力。
2.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制作作文选过程中,运用创意设计封面、排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3.技术应用:训练学生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编辑、排版、美化的技能,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队协作:在分组实践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团队精神,提升协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Word基本操作的应用,包括插入文本框、设置字体格式等。
2.作文选的整体布局与美观设计。
难点:
1.Word的高级排版技巧,如分栏、首字下沉等。
2.创意设计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解决办法:
1.对于Word基本操作,通过教师现场演示和分步骤讲解,让学生跟随操作,实时反馈,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技能。
2.对于高级排版技巧,采用案例教学,提供实际操作案例,让学生模仿并实践,教师个别指导,解决具体问题。
3.针对创意设计与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优秀作文选的设计元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实践中尝试,教师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逐步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
四、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白板。
2.软件资源:MicrosoftWord。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优秀作文选电子文档、设计素材库。
5.教学手段:现场演示、案例教学、分组合作、实时反馈。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份制作精美的作文选封面,让学生直观感受作文选的美观和吸引力。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被收录在这样的作文选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回顾Word基本操作: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Word基本操作,如插入文本框、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2.演示制作过程:教师现场演示如何制作作文选,包括设置作文选的布局、插入作文、调整字体格式等。
3.强调重点:讲解作文选的整体布局和美观设计,指出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如标题、正文、插图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制作一份作文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互相评价:各小组展示制作的作文选,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3.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风格,提升作文选的审美价值。
五、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解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核心素养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作文选的创意设计,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总结提升(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文选制作的要点和技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制作一份个人作文选,下节课展示。
总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编辑、排版和美化,掌握了插入文本框、设置字体格式、颜色等基本操作。
2.提升了信息素养:学生在制作作文选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了筛选和组织信息的能力。
3.培养了创新思维:学生在设计作文选封面和排版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尝试了不同的设计方案,激发了创新意识。
4.提升了技术应用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Word的高级排版技巧,如分栏、首字下沉等,增强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5.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分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