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几点思考.doc

发布:2017-06-07约2.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几点思考   摘 要:近年来,虽然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未改变,导致初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未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21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给教师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具体到语文学科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更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文专业的理解程度,让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地掌握语文知识。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始终占据着课堂主体的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把探索的过程转化为愉快情绪体验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笔者简单介绍几种 (一)导入激趣 导入,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生动、新颖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缺少导入,或者导入平淡无趣,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导入的设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如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就能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二)竞赛激趣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大都拥有较强的好胜心。竞赛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能够引起学生大脑某些部分的紧张,使他们快速兴奋起来。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三)成功激趣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的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成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予以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能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接触等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反,师生关系紧张,缺乏沟通与接触,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转变自身角色。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主体的位置,始终把控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更别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了。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变课堂主演为导演,将课堂主体的位置还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解决问题。其次,要热爱学生。“爱”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修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诚地对待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以消除学生的“畏师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再次,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人与人的平等,是一种宽容,是一份关怀。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还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健全自己的身心,尤其是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和缺点,更要毫不犹豫地批评、纠正,加以引导。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尊重。总而言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简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温暖送给学生,这样才能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科学技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