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年级教学设计Micrsoft Word 文档四年级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发布:2017-01-10约3.01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组 陈永 教学时间:2014年 3月 31 日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教学准备:、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流程设疑导入 ???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㈡ 探究概括规律: 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多媒体操作引导〗 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 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 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3.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 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一) 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①??2×( 6 + 5 ) = 2 × 6 + 5- - -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 (二)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三)做一做: ① 103×32?????? ② 99×32 五、总结全课,强化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之后的新的运算定律,在算术理论中又叫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由于它不同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单一的运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抽象程度要高一些,因此,对学生而言,难度偏大,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四则运算法则 四年级组 郭俊良 教学时间:2014年 3 月 4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例5、第1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小卷) 二、新课教学 1.看:课本第11页例5,?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明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3.交流讨论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