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4∕T 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1-23约6.7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B0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608—2018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2018-01-10发布2018-03-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4/T1608—2018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入库前处理 2

5入库保存 5

6监测与更新 5

7信息管理 6

附录A入库保存种质资源的标准(资料性附录) 8

附录B种子含水量测定方法(规范性附录) 9

DB14/T1608—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慧彬、穆志新、李萌。

DB14/T1608—2018

1

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的入库前处理、入库保存、监测与更新及信息管理。本标准适用于高粱种质资源的长期、中期保存和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GB/T

GB/T

3543.3

3543.4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发芽实验水分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活力

种子在适当条件下能发育成植株的一种能力,一般用发芽率和发芽势计量。3.2

干燥

采用不损害种子活力的脱水技术,把种子含水量降到适于贮藏水平的过程。3.3

监测

在种质库种子保存过程中,定期取出种子样品进行发芽率测定,检查种子生活力状况,同时测查贮存种子的数量,以确定种子是否应进行繁殖更新。

4入库前处理

4.1接纳登记

DB14/T1608—2018

2

对入库保存的种子进行接纳登记,即对其进行纯度、净度、健康状况和数量等指标的初步检查和基本信息的登记。具体参见附录A。

4.2查重、去重

检查接收的同一批种子之间是否有重复(也称自身查重),并将接收种子“全国统一编号”、“原保存编号”和“种质名称”等数据项输入计算机,与库存种子管理数据库核对是否有重复。对已保存的种子,不再重新入库。

4.3种子清选

剔除破碎种子、空粒、瘪粒、霉粒、受病虫侵害粒及其他混杂种子,以及灰尘等其他物质。

4.4生活力检测

4.4.1发芽试验条件

高粱种子初始发芽力的检测按照GB/T3543.4执行。高粱种子发芽条件为20℃~30℃,最适宜发芽温度为25℃。

4.4.2破除休眠

怀疑高粱种子休眠时,发芽试验前可采用冷冻方法进行处理。具体做法为:发芽试验前见所有发芽试验种子放在湿润的发芽床上,置于5℃~10℃预冷处理3d,然后在25℃下发芽。

4.4.3准备试验条件与种子

从所需发芽测试的高粱种子中随机取数量相等的3份种子并分装于3个纸袋中,每个纸袋内需附上流水号标签。每份种子数量为100粒。调节发芽箱的光照、温度、湿度;备好各种器具、试剂与药品,发芽床要进行洗涤和消毒。

4.4.4发芽试验

用医用酒精对每个发芽皿进行消毒,然后将发芽床基质滤纸或吸水纸置于发芽皿中,并加入高压灭菌的蒸馏水至淹没高粱种子一半。将每袋种子倒入每个发芽皿(盒)中并均匀的摆放在湿润的发芽床上,粒与粒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盖上盖放入已调节好的发芽箱中。

4.4.5发芽试验持续时间

高粱种子的发芽试验初次计数天数为4d,末次计数天数为10d。如果在规定试验时间结束前,样品已达最高发芽率,则试验可提前结束。如有发霉的种子应取出冲洗,严重发霉的应更换发芽床。

4.4.6发芽鉴定及发芽数量记录

每份种子材料发育成的正常幼苗数为发芽数。在初次计数或其他中期计数时,应将正常幼苗(已达到全部主要构造能正确鉴定的幼苗)取出去,并记录数量。对可疑或损伤、畸形或有其他缺陷的幼苗保留到末次计数时再判别并记录数量。严重腐烂或发霉的种子应尽早从发芽床上除去并记数。

4.4.7发芽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发芽结果是用正常幼苗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百分率按四舍五入法计算到整数位。

DB14/T1608—2018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