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古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docx

发布:2017-03-31约3.9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本句法结构 认识并掌握古代汉语的七种基本语法结构,了解这些基本语法结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认识古代汉语的两种基本结构关系(核心结构关系和非核心结构关系)。1、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名词性成分作谓语。2、述补结构: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3、述宾结构: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4、助词结构:“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的语法功能;助词“者”和代词“者”的差异;助词“其”和代词“其”的差异;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分析古汉语句法结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注:即确定某种组合结构类型的依据。其中最重要的依据是第二方面。一、词序: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表明某种句法结构。例如:弗爱 其子 活之 业精 战败 古今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同。用二分法分析下列句子:1、季氏将伐颛臾。 2、天下之水,莫大於海。 二、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基本类型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包含种类联 合 结 构 连谓偏正结构述补述宾主谓等立、一般性转折(带连词“而、以”)、选择、进层承接定中 状 中 条件、因果、让步转折(带介词“纵、虽”) 结构核心无,直接成分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正”为核心述语谓平(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1、联合结构:等立(并且、而、既……又)、共时(“一边……一边”)、一般性转折(“虽然……但是”)、选择(“是……还是”)、进层(“不但……而且”、况且)。2、连谓结构:承接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 三、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类型语法性质功能句法位置名词性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指称主语、定语、宾语、状语、判断句或描写句的谓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谓词性结构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叙述谓语、偏正结构(状中)的中心语、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的述语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指称当谓词性结构出现在名词性结构的位置上时,功能由陈述转为指称。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的种类1.无标志的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P309 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 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的主要差异在于:1、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分为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在古代汉语中由于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不同,同样的词序排列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例如: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可能属于不同句法结构。偷盗:联合结构;[生]得(广):偏正结构;战罢:主谓结构;恋战:述宾结构;挠乱(我同盟):连谓结构 第一节联合结构一、关系:联合结构各直接成分之间一般是等立关系,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二、种类:1、名词性联合结构。例如: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叙述句)2)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判断句)3)蟹六跪而二螯。(描写句)2、谓词性联合结构。例如: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3、转折关系(逆接关系)的谓词性联合结构。例如:1)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第二节偏正结构一、偏正结构的格式:修饰语+中心语二、偏正结构的类型:1、定语+中心语:1)中心语多是名词性成分。作定语的多是名词、代词、形容词或数词。2)如果动词性成分在定语位置上出现,就指称化了。(1)谓词性成分转指化成名词。(2)谓词性成分自指,一般地事物化了。自指化的谓词性成分仍是谓词性的。2、状语+中心语:1)中心语多是谓词性成分。作状语的多是副词、形容词、数词、介宾结构和名词,动词成分也可以做状语。2)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3) 当名词性成分充当判断句或描写句的谓语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带状语。  第三节主谓结构要点:1、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2、名词性成分作谓语。一、谓语置于主语之前:1、主谓结构只有当加上语调成了句子才会发生谓语前置。否则作为词组充任句法成分时无此现象。2、谓语前置的条件:只有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谓语可以前置。二、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1、主语可以承前或蒙后省略。(承前或蒙后的主语、定语、宾语省略)2、暗换主语:由于经常省略主语,并列或相承的主谓结构常暗中更换主语。三、谓词性成分作主语:这时谓词性成分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指称化。四、受事主语:这时的主谓结构表示被动意义,是不带标记的被动句,形式上与主动句相同,因此不能称为被动句型。有的翻译时要加上“被”,有的不必。五、名词性成分作谓语:古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四节述补结构述补结构直接成分间是补充关系。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与事对象、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比较对象、施事者。(注意:1、动词后的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