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四川文科数学试题解析.docx

发布:2018-06-30约6.1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已知集合A={x|x-1≥0},B={0,1,2},则A∩B=( A.{0} B.{1} C.{1,2} D. {0,1,2}考点:集合、交集、一次不等式,双考点。解析:由A集得x≥1,所以A∩B=1,2。故选1+i(2-i-3-i B.-3+i C.考点:复数的乘法,单考点。解析:(1+i)2-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卯眼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俯视图可以是( )考点:三视图,单考点。解析:B中被遮部分应该是虚线,排除。C榫眼位置应该靠中,排除。与B相同及缺口上端是实体,应为实线,排除。选A.若sinα=A. 89 B. 79 C.-考点:三角变换,余弦倍角公式,单考点解析:∵sinα=∴cos2α=1-2sin若某群里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又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A.0.3 B.0.4 C.0.6 D.0.7考点: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单考点。A只用现金支付易错:容易把“既用现金支付又用非现金支付”作为两个事件“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的交集,实际是三个互斥事件。A只用现金支付C既用现金支付又用非现金支付C既用现金支付又用非现金支付解析:∵三个事件A、B、C互斥B不用现金支付∴PB不用现金支付∴1=0.45+P(B)+0.15∴P(B)=0.4,选B。函数fA. π4 B. π2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三角函数图像、周期性,多考点。入题:化切为弦、割解析:【法1】∵f∴最小正周期为π选C【法2】f∴最小正周期为π选C下列函数中,其图像与函数y=lnx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的是 (A. y=ln?(1-x) B. y=ln?(2-x) C. y考点:对数函数、函数性质(对称性)入题:【法1】在函数定义域内,考查关于x=1对称的两个x值对应的函数值是否相等即可。解析:取关于x=1对称的x值x=12和x=对于原函数,当x=12时,y对于备选函数,当x=32,备选项中B选项函数y=ln2-【法2】原函数过(1,0)点,该点关于x=1的对称点是本身。而备选项中仅有B选项函数过此点,故选B直线x+y+2=0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P在圆(x-2)2+y2=2A.[2,6] B.[4,8] C.[2,32] D. [考点:直线、圆、三角形面积、最值,多考点。入题:法1:设P点普通坐标,求P到AB的距离、AB长度,表示面积求取值范围;法2:用参数表示P点,按法1求面积,求取值范围。法3:数形结合,过圆心做AB垂线,得直径,利用的最远端和最近端到AB距离求取值范围;法4:数形结合,作AB的平行线系,求与圆相切的直线,得远端和近端切线,利用他们与AB的距离求面积,得取值范围。解析:【法3】圆心C(2,0),半径r=2,C到AB的距离d=P到AB的最近距离m=22-2=2,最远距离A,B点坐标A(-2,0)、B(0,-2),|AB|=2∴ 1取值范围最小值1最大值为 1选A【法4】设与AB平行的圆的切线为x+y+c=0,由圆心(2,0),圆半径r=2得,2=解得c=0或-4,∴切线与AB的距离为m=2-0∵A,B点的坐标A(-2,0)、B(0,-2),|AB|=2∴ 1取值范围最小值1最大值为 1选A函数y=-x4+考点:函数图像、函数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多考点。入题:【法1】换元化为二次函数判断;【法2】求导,用导函数性质分析判断。解析:【法1】令t=则y=-当t=12,即x=±22时,故选D【法2】∵y=-∴y其零点是0,±22,因此选B再根据原函数首项系数为负,偶次函数,开口应该向下,故选D。【或者:∵f0=20或∵x∈(0,22)时,f 12=12x∈(-22,0)时,f -12=-120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2 B. 2 C. 322考点:圆锥曲线,双曲线,单考点。入题:离心率与渐近线斜率的转换。解析:k=∴渐近线为y=x距离d=4×选D△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BC的面积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