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银行存款审计案例..doc

发布:2017-01-27约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案例4.5] 基本案情:对某企业2008年的银行存款进行审查: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2668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5400元(经核实是正确的)12月存在的未达账项如下: (1)12月29日,委托银行收款2500元,银行已入账,收款通知尚未送达企业。 (2)12月31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1800元,银行尚未入账。 (3)12月31日,银行以代付企业电费800元,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4)12月31日,企业收到外单位转账支票一张3200元,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入账。 (5)12月15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金额为3850元,公司入账时误记为3900元 分析要点: (1)根据上述情况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假定银行存款对账单中存款余额正确无误,试问: ①编制的调节表中发现的错误金额是多少? ②2008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正确余额是多少? ③如果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中银行存款余额为28 000元,请问是否真实? 答案提示: (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单位:XX公司 2008年12月31日 单位:元 项 目 金额 项 目 金额 公司银行存款账面余额 开户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银行已收,公司未收的款项 加:公司已收,银行未收的款项 减:银行已付,公司未付的款项 减:公司已付,银行未付的款项 加:公司记账差错数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2.常见银行存款错弊 (1)制造余额差错。即会计人员故意算错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来掩饰利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提现等行为,也有的在月底银行存款日记账试算不平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错,为今后贪污做准备。这种手法看起来非常容易被察觉,但如果本年内未曾复核查明,以后除非再全部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否则很难发现。 ????(2)擅自提现。擅自提现手法,是指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私自签发现金支票后,提取现金,不留存根不记账,从而将提取的现金占为己有。这种手法主要发生在支票管理制度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单位。 ????(3)混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在账务处理中,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同现金收支业务混同起来编制记账凭证,用银行存款的收入代替现金的收入,或用现金的支出代替银行存款的支出,从而套取现金并占为己有 (4)公款私存。即将公款转入自己的银行户头,从而、侵吞利息或挪用单位资金。其主要手法有:将各种现金收入以个人名义存人银行,以“预付账款”名义从单位银行账户转汇到个人银行账户。虚拟业务而将银行存款转人个人账户,业务活动中的回扣、劳务费、好处费等不交公、不入账,以业务部门或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等。 ????(5)出借转账支票。即指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非法将转账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私人营利性业务的结算,或将空白转账支票为他人做买卖充当抵押。 ????(6)转账套现。指会计人员或有关人员通过外单位的银行账户为其套取现金。这种手法既能达到贪污的目的,也能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在这种手法下,外单位的账面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受“银行存款”等科目以相同的金额一收一付,而本单位为外单位套取现金,从中牟取回扣。 ????(7)涂改银行对账单。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从而掩饰从银行存款中套取现金的事实。在这种手法下,一般是将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同一发生额一并涂改,并保持账面上的平衡。为了使账证相符,有的还涂改相应的记账凭证。 ????(8)支票套物。是指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物资,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所购商品据为己有。 ????(9)从银行提现不记现金账。指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在由现金支票提出现金时,只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不登记现金日记账,从而将提出的现金占为己有。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分两个账本,如果不对照检查,这种手法极难被发现。??? ????(10)截留银行存款收入。指会计人员利用业务上的漏洞和可乘之机,故意漏记银行存款收入账,伺机转出转存占为己有。这种手法大多发生在银行代为收款的业务中,银行收款后通知企业,会计人员将收账通知单隐匿后不记日记账,以后再开具现金支票提出存款。 ????(11)重复登记银行存款支出款项。指会计人员利用实际支付款项时取得的银行结算凭证和有关的付款原始凭证,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使得一笔业务两次报账,再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提现不入账的手法,将款项占为己有。 ????(12)出借账户。指本单位有关人员与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