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为农牧区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doc

发布:2016-12-16约2.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为农牧区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   题记: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苏霍姆林斯基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此句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大家都知道我国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鲁迅,当有人向他请教写作经验时,他这么说到: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读了几本书罢了。在语文教学中“读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所有知名语文教育家的不二法门。但是面对西藏农牧区的孩子“阅读”却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就我县目前学生“少阅读”甚至是“不阅读”的现状,通过观察、调研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   1、我县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目有限,特别是面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的书籍简直是少得可怜。   2、目前全县8所完小和1所中学全部都设有图书室或图书角,但是却存在着图书室(图书角)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量图书没有及时借发给学生,无形地影响着知识的传播,造成了文化知识的浪费。   3、教师的认识不够。绝大多数老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对课外阅读的研究意识浅薄。是的,老师的教学任务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语文老师想过没有: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呢?   4、由于汉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因此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的限制。   针对学生“少阅读”甚至“不阅读”的这一现状,我常常在思索,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在阅读教学中该怎样做呢?下面就针对这两个问题谈一些本人浅薄的看法。   一、语文老师要树立“阅读”的意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老师们要明确: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又能丰富知识和开阔视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这对于我们农牧区的学生来说是不实际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做调整,至少我们的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有目的性的去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不是仅仅把书借给学生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去读书,要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乐于阅读   针对汉语是学生第二语言这一特点,老师应该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对于低年级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绘本读物,就是带有图画或者拼音且文字量不多的读物让学生阅读;对于中高年级老师则可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历史方面的书籍。还可以以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美文朗诵比赛、小组读书手抄报比赛等等,一旦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打开了阅读这扇大门那以后的阅读工作就会径情直行了。   在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的基础上老师就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下面我就列举几种方法:   (一)课内带课外。   在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上,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老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住校生教师可以在早中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周末可以缓解一下疲劳,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或请教老师,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3、领悟读书要求。要求: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4、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指导学生阅读时,可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