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ppt

发布:2018-12-20约4.36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全身感染 临床表现: -寒战 -发热 -头痛,背痛 -低血压 -恶心,呕吐等 感染的原因 长期住院 无菌操作,洗手 病人的状况(如免疫力低下病人) 护理措施(敷料更换频率?皮肤消毒?) 无菌屏障--中央静脉插管 细菌定植 菌血症 手套、口罩 小铺巾(OR) 23% 4% 无菌手术衣、 手套、口罩 11% 1% 大铺巾(SICU) 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感染处理 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局部及隧道感染的处理: 加强换药,穿刺点涂百多邦,酌情口服抗生素。 2、全身感染的处理:    停止从该管道输液 通知医生,血和管尖培养。 拔除导管,静脉用抗生素。 CR-BSI的检验与诊断1 血液培养注意事项:需抽取两次血。一次由静脉导管抽取或尖端培养, 一次由对侧外周静脉抽取血液进行培养,抽取血液至少10ML。 导管移位 原因:病人过度活动;严重呕吐;胸腔压力改变;不恰当的导管固定,导管意外外移 临床表现:滴速减慢;输液泵警报;无法抽到回血;外露刻度增加;输液时疼痛、呼吸困难、听觉异常 导管移位 预防:固定技术;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下1/3 处理:通知医生,行X线重新定位;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可能更换导管 堵管 原因: 药物性、血栓性、导管尖端贴到静脉壁 处理:溶栓(药物沉积引起除外)或拔管 表现:液体不滴,不畅或输液泵报警;回抽血液困难或无法见回血;冲管时阻力大或无法冲管 血栓性堵管怎样溶栓? 堵塞程度: 不完全堵塞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 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 - 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 脉冲冲管无法缓解   - 5000u/ml脲激酶,注入1ml,保 留20分钟,回抽,然后立即用20ml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完全堵塞- 负压方式再通:利用三通管将尿激酶吸进导管,保留5分钟后回吸可见回血,如果不成功可于30分钟内按每5分钟回吸一次,第二个30分钟内按同样方法操作一次。保留至少4小时,推荐24-48小时。 溶栓剂的配制 25万单位的尿激酶加50ml生理盐水 脲激酶 20ml空注射器 药物性堵管怎样溶栓? 脂肪乳剂引起堵塞选择70%乙醇。 药物配伍禁忌引起堵塞可根据药物的PH值选择弱盐酸或碳酸氢钾,改变沉淀物的溶解能力。 局部皮疹 原因:皮肤过敏、天气炎热使局部出汗。 处理:暂时用纱布及弹力绷带固定,严重时,皮肤科会诊。 局部肉芽组织增生 原因:穿刺口慢性炎症反复发作。 处理:通常不需处理,拔管后酌情切除。 拔管困难 处理:稍等片刻,热敷,包起来,下 午或明天再拔,敷料保留24小时,稍加压。 * * * * * * * * * * * * * * *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肿瘤科三病区 马玉君 2017-4-9 何为PICC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从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通常长度为55-65cm。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 上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PICC适应症 高渗药液:如浓度10%的葡萄糖、TPN 有刺激性药物的治疗(化疗药物等) 长期静脉输液治疗 压力输液 外周静脉条件差 23-30周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1.5kg) PICC禁忌症 已知或怀疑有全身感染或全身感染源的患者 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患者 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的患者,患者预插管部位不能完成穿刺或固定 乳癌术后患侧手臂的血管 无法合作的患者 严重的出、凝血障碍 患者的体形不适合预置入的器材 确诊患者或疑似对器材的材质过敏 PICC穿刺时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1、渗血、血肿 原因:导入鞘过大,穿刺不当、创伤性 穿刺、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抗凝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化疗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穿刺后活动过度 1、渗血、血肿 处理: 穿刺后24小时避免过度活动; 安装完毕后于穿刺点加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