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手外科出科_图文.ppt

发布:2016-12-26约1.93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张学登 一.概述 二.手指血管的解剖应用 三.断指的类型 四.断指再植的适应证 五.断指再植手术操作程序 六.显微血管的吻合 七.再植术后的处理 手指离断不仅影响手指功能, 而且因为手的完整性的破坏, 对人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因 此,将离断的手指接活恢复其 原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断指再植是一项比较细致和高难度的工作。 熟练掌握创伤和血管外科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断指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 断指再植是否能够成活的关键,是血管修复的数量和质量。 (一)手指动脉 每个手指均有掌侧和背侧对称分布的4条动脉,即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和2条指被动脉,分别与同名的神经伴行,形成指掌侧和背侧血管神经束。实际上,具有临床意义的是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背动脉除拇指外一般均很细小。 1.拇指动脉:拇指动脉供应为多源性,以拇主要动脉为主。 2.示、中、环、小指动脉:指固有动脉,指背动脉。 (二)手指静脉 手指的静脉分为浅 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 是主要的回流静脉。 不同的分类方法采用了不尽相同的分类依据,损伤程度时断指分类的重要依据,根据损伤程度,可将断指分为两类: (一)完全性离断:离断的手指远、近两断端之间完全分离,无任何组织相连,或仅有少许损伤严重的组织相连,而在清创时又必须完全切除才能再植者,为完全性离断。 (二)不完全性离断:伤指断面仅有肌腱相连,残留的皮肤不超过周径的1/8,其余组织包括血管均断裂或栓塞,伤指的远端无血液循环或严重缺血,不进行血管修复、重建血液循环,将引起断指坏死者为不完全性离断。 (一)断指的条件 离断的手指两断端较整齐,指休无明显挤压伤及多发骨折,此类断指基本上可进行再植。 (二)伤因分析 1.切割伤:一般由刃器、玻璃等切割造成的手指离断,断面干净整齐,适合于再植。 2.电锯伤:断面常有最值缺损,创面参差不齐,骨质可有局部劈裂。两断端清创除去0.5cm左右组织后施行再植。伤指虽有较多短缩,但成功率较高。 3.冲压伤:断面多数较整齐,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再植条件。 4.砸压伤:手指的骨骼和软组织损伤严重,再植的可能往往较少。 5.撕脱伤:伤情较复杂,可利用相邻手指的血管、神经、肌腱移位吻接法进行再植。 (三)指别 拇指占整个手功能的40%-50%。拇指外伤性离断后,若无明显挫灭伤,应努力试行再植。 示、中、环、小指可与拇指相对来完成手的捏握功能,任何手指的损伤,都会丧失手功能的完整性。因此,凡有条件再植者应进行再植。 (四)断离平面 目前,断指再植平面可达指甲中段以远水平。 (五)再植时限 目组织耐受缺血的时限,至今为止尚无定论。缺血时间延长,再植成活率回减低。临床上,已有伤后96小时能再植成活的报道。虽然离断手指经妥善保存可延长再植时限,但临床上应尽快再植。 (六)损伤程度 一般来说,不完全性离断较完全性离断手指伤情较轻,但也不尽然。 (七)年龄因素 青壮年的断指,应努力再植。老年人断指患者,应从严掌握适应症。小儿断指,要积极再植。 (八)断指保存情况 妥善保存可延长再植时限,为断指再植成活创造条件。 (九)全身情况 应考虑全身情况是否行手术治疗。 断指再植的步骤,目前多数医生采用顺行法进行再植:断指清创—骨关节内固定—伸、屈指肌腱缝合—指背静脉吻合—指背皮肤缝合—指神经缝接—指固有动脉吻合—掌侧皮肤缝合。 手术过程: 1.清创术:是处理开放损伤的基础。 2.骨关节内固定:骨端要对合准确,断面要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3.肌腱修复:一般先缝合伸指肌腱,后缝合屈指肌腱,便于调节肌腱张力。 4.血管修复:包括静脉的修复和动脉的修复,是断指再植成活的关键。 5.修复指神经:使再植手指恢复感觉。 6.皮肤的修复:应强调一期闭合伤口。 7.包扎与固定:指断外露,以便观察肤色及测量皮温。 早断指再植手术,血管吻合的质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一)显微血管的组织解剖 手部血管虽细,但管壁的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却较明显。 (二)血管吻合的条件 1.修建血管 2.观察血流 3.张力适当 4.适宜的管径 (三)显微血管吻合技术 1.血管吻合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1)严格彻底地清创及分离血管 (2)修正血管断端 (3)冲洗断端管口 (4)冲洗断端管口 六.显微血管的吻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