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选读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文学选读》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选读》是中央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选修课,课内学时数72,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教材所选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和思考,加上主讲教师的讲授和指导,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水平。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的内容包括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到近代的文学作品。它和专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有区别的。专课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骨架中的血肉,必须要照顾到史的线索,不同层次的作家都要有相应数量的作品入选,力求反映出文学史发展的整体面貌。而本课程着重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出发,所选篇目主要是思想艺术俱佳的传世名篇,不求全,不求不同作家所选篇目数量的平衡,也不考虑文学史发展的线索。另外,由于我们本科阶段开设有元明戏曲、明清小说专题研究,而这些作品的篇幅又都很长,入选篇目也不可能与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相称,所以这方面的作品选的就很少,有赖于学生认真学习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去弥补。
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版)。上册包括先秦至隋唐五代部分,由葛晓音教授选编;下册包括宋元明清及近代部分,由周先慎教授选编。
限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我们在要求学生全面阅读的前提下,规定了83篇作品为重点阅读、讲授、考核篇目,并由省校做了《复习指导》。我们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1、力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获得美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因此,要侧重于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字句的解释,要发掘出作品更深一层的东西。
2、要重视对作品独到的感悟。省校编写的期末复习指导仅仅是限定了一个考核范围,对一些问题的提示、有些练习的答案只起参考作用。我们希望教师讲授中不要拘泥于复习指导书的练习及答案,尽量讲授教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独到体会;学生考试时也鼓励他们能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要指导学生及时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寻求学习辅导资料,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大纲本文
先秦文学
(一)诗经
蒹葭
1.识记:本篇出自《诗经·秦风》。
2.理解:(1)诗歌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状态?(2)诗歌的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以及所运用的起兴手法。(3)《蒹葭》中关于节候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情感活动的的作用。
(二)先秦散文
齐晋鞌之战
1.识记:(1)本文出自《左传》;(2)本文的主要情节及人物;(3)齐晋鞌之战的性质属于诸侯间的争霸。
2.理解:《齐晋鞌之战》一文在战争描写方面所体现出的艺术特点。
侍坐
1.识记:(1)本文出自《论语》;(2)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学生一起讨论理想和人生志趣。
2.理解:(1)曾皙甘于淡泊的思想境界;(2)孔子对曾皙的赞赏,反映了他思想的丰富与复杂。(3)本文是如何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孔子及其学生们的形象的。
逍遥游(节选)
1.识记:(1)本文出自《庄子》;(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本文的主旨。
2.理解:(1)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3)本文在结构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
舜发于畎亩之中章
1.识记:(1)本文出自《孟子》;(2)孟子在本文中向我们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2.理解:本文言简意赅、说理透辟、见解深刻的艺术特点。
(三)楚辞
国殇
1.识记:(1)本篇出自《楚辞·九歌》,作者为屈原;(2)本篇为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而作,诗中歌颂了死难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
2.理解:(1)“国殇”的含义是什么?(2)本文寄托了屈原怎样的感情和愿望?(3)具体分析本诗第一段在刻画战争场面时所运用的动态与静态、全景与局部、外形与精神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两汉文学
(一)、两汉辞赋
《鹏鸟赋》
识记:本文作者贾谊;在文体上属于屈体赋(骚体赋)。
理解:(1)怎样认识本文表达的思想内容? (2)本文在论述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二)史记
项羽本纪
1.识记:(l)本文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本纪”为帝王的传记;(2)本文主要节选垓下之围部分。
2.理解:(1)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2)本文是如何刻画项羽形象的?“霸王别姬”这一情节在刻画人物、烘托气氛上有什么作用?
(三)两汉乐府诗
上邪
1.识记:(1)本诗为汉乐府民歌。
2.理解:(1)本诗的内容特点;(2)本诗的艺术特点。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1.识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