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和判断气候类型讲课.ppt

发布:2017-05-07约7.91千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气候统计资料表:用表格的形式提供某一地或几地一 年中12个月或几个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不需要对每个月的数据都进行判读,只需要抓住代表夏季和冬季的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即可。特殊情况下需要分析全年的气候资料。如通过下表可以判断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气温(℃) 6.9 7.9 10.6 13.7 17.9 21.8 24.7 24.4 21.2 16.5 11.7 8.2 15.5 降水(mm) 79 80 77 72 61 44 18 25 65 132 122 107 882 1.(2010·广东高考)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 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  ) A.冰雪融水增加      B.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 D.湖面蒸发增加 解析:色林错湖为内陆湖泊,湖水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上的冰雪融水增加,造成湖水增多,湖面扩大。 答案: A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预计到2100年全球将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2~3题。 2.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 改变 D.北欧受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解析: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可能会增加,许多地区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并非根本性改变;中国自然带因为温度的上升会相应北移。对于D项,目前全球变暖的对不同地区的具体影响尚不可定论。 答案: B 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 的行动是 (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解析: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 答案: A (2012·烟台模拟)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4~5题。 4.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 的是 (  ) 解析: P地位于大陆西岸,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应该为地中海气候,从纬度的分布来看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气候特征与图C最相符。 答案: C 5.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从题干内容看,Q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在大陆西岸,该地应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根据纬度的分布,该地应处在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因此选择D项。 答案: D 6.读下面两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近60年来,我国气候明显变________。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__________,就全球而言,中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低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请列举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甲可知我国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明显变暖。第(2)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近百年来西北和北方地区气温上升幅度较大,南方地区气温上升幅度较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第(3)题,为教材基础内容,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第(4)题,我国政府通过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相关法规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措施达到了减排的目的。 答案: (1)暖 (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 明显变暖 变暖不明显 (3)a:毁林 b: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c:两极冰 雪融化 d:沿海低地被淹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制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答出三点即可) 点 击 下 图 进 入 气候带 气候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 特点 温 带 温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