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透视教学大纲摘要.doc

发布:2016-04-30约3.3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透视》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三) 一、课程基本信息 3.英文名称: 4.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各专业低年级的专业必修课,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空间透视的作图方法,通过手绘或者电脑辅助设计将透视效果表达出来 二、课程说明 5.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图例分析、实践练习相结合的直观性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6.考核方式:考试 考试成绩由课程结束后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平时测验等环节。 (1)考试按百分制评分。 (2)平时成绩占60 % ,形式有:平时作业40%,平时考勤20%。 (3)考试成绩占40 %,形式有:完成数量完整的室内透视效果图40%。 7.教材:《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 孟莎 任远 刘爱丽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8.教学参考资料: 《室内设计效果图手绘技法》 王光峰 徐银芳编著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现代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 赵国斌 柯美霞 符学丽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9 教学内容: 1、HL视平线 画面上等于视点高度的水平线 2、S 视点 人的眼睛所在的位置 3、CV 心点 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一点透视称为灭点) 4、VP消失点 消失在HL上的点(成角透视的两个灭点 VP1,VP2) D 距点 由视点到心点的距离,分别画在视平线上 的心点左右两边 (一)视平线高低对透视效果的影响 视平线在地平面以上 俯视 视平线在地平面以下 仰视 视平线在地平面上 平视 室内空间表现透视效果与视平线的关系 视平线过高 视平线过低 视平线适中 透视效果视地面宽敞适合于表现地面家具等 室内高度在3M左右,视平线最好定在90CM或1M出最佳 透视效果视地面狭窄适合于表现顶棚的灯光照明 (二) 心点的选择 心点决定透视图的主视线方向,这个方向也往往决定了透视画面的主题。 心点不能超出画面之外,大约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较为理想,否则就容易产生透视变形,特别是太靠近两边时,会出现较大的失真效果。 心点居左适用于表现室内右边的家具,居右则适用于表现左边的家具,居中则平分秋色,但较为呆板。 第二章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绘制一点透视(平行透视)空间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透视原理,分析一点透视的规律和构图效果 教学内容: (一)矩形室内空间的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他垂直于画面的诸线将汇集于视平线中心的灭点上,与心点重合 特点:只有一个消失点,也就是心点 这种透视具有整体平展,稳定的感觉,适合表现较大的场面 缺点:比较呆板 以一个六面体为例 正对一个面时,有4条边与视平线平行, 4条边上下垂直,还有4条边向心点消失。 室内透视图分类及特征 (二)一点透视的网格作图练习 按比例画出高度2.5M,长度4M,深度2.5M的房间 在1.7M左右定出视平线HL 确定心点CV和距点D 距点D位置长于画面的长度 通过距点向画框角连线(对角线) 由CV向画框各尺寸连线 与对角线相交,得到各点 再做水平线,即作出室内地平面网格透视图 根据平面图中墙壁,门窗,家具等所在网格上的位置,尽可能准确的定出这些透视网格的位置 根据高度尺寸,地面尺寸向CV引的透视线画出家具,门窗,灯具,顶棚的网格一点透视图 第三章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教学目的和要求: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并让学生了解内空间的不同透视方法对于空间的变现内容也不同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对于空间表现的不同,根据自己表现的需要,选择空间的透视原理的运用 教学内容: 矩形室内空间的所有立面与画面成斜角度,其诸线条均分别消失于视平线左右的两个灭点上,其中,斜角度大的一面的灭点距心点近,斜角小的一面距心点远。 特点:高于视平线的平面表现为近告远低; 低于视平线的平面表现为近低远高。 (也适用于一点透视) 第四章 分类工具与技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和了解不同的表现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多参考现有的表现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 教学内容: 表现图材料与工具 纸 A3复印纸,4开素描纸 颜料 水彩 水粉 丙稀 喷笔 笔 铅笔 钢笔 水彩笔 排刷 描笔 喷笔 彩色铅笔 马克笔 蜡笔 第五章 分类技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和了解不同的表现工具的不同技法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多参考现有的表现作品进行理解和练习 教学内容: 铅笔 彩色铅笔笔法 溶水及涂抹效果 马克笔 第六章 装饰配置训练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一点,两点透视的学习和了解让让学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