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向荧光原位杂交手册(2_dimensionFISH_protocol).doc

发布:2015-08-23约3.4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组织(细胞)间期核2-dimension DNA FISH实验步骤 Note:依照本protocol 进行该实验两大关键因素: 一是样品玻片的制备,包括细胞核释放的多少,点片的细胞密度,玻片背景的干净与否,溶液的新鲜程度,蛋白酶消化的时间等; 二是BAC探针的制备纯化,包括BAC的纯度,探针的质量,不同探针的比例,与样品孵育的时间等;另外,温度,湿度,光照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 一、组织间期核制备过程 组织放入平皿中,加含50ul双抗的PBS 5ml泡10min。 用PBS洗一下,剪碎。 加胶原酶5ul和培养液5ml放入37度过夜。(该步骤只针对不易释放游离细胞的组织) ——过夜消化则以上操作均需在超净台进行,以防污染 (细胞:PBS洗两遍,消化细胞,收集,PBS洗一遍,细胞数太少则不洗)。 4. 将组织碎块(细胞)在15ml离心管中加0.075M KCL 10ml,37 ℃ 水浴锅内低渗30min。 取出加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2-3滴混匀,室温1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加固定液10ml混匀后,室温静置30min,离心弃上清。 步骤6重复三次后加入固定液1.5ml,混匀后静置1~2min,将上层较为清亮的细胞悬液约1ml转于1.5 ml EP管内4℃存放。(长期可置-20℃冻存) 点片:将适当细胞密度的悬液0.2-1μl点于玻片上,用钻石笔在玻片背面划出范围,室温过夜。 二、荧光探针的标记(随机引物) 1. 预变性( PCR仪) template DNA (ds DNA) 200ng 2.5 x Kenelow buffer (invitrogen) 10μl ddH2O --------------------------------------------------- Σ 12.5μl 95℃ 10min 2. 取出PCR管, 立即放冰上1~2 min 3. 室温加缺T的dNTP (A/C/G : T= 0.5 : 0.25), 各管加4μl 4. 快速各加8μl所要标记的荧光素(eg.Cy3-dUTP),马上避光 5. 再各加0.5μlKenelow酶,混匀后轻微离心一下(甩一下即可),37℃避光过夜(16小时以上),此时PCR管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5μl。 6.第二天加2.5μl stop buffer混匀,瞬时离心后4℃ 避光存放。 三、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直接标记) 注意:73℃水浴锅应在实验前开始调温度开关键,立式染缸应在40℃前放入水浴锅,否则易使染缸破裂。 (一)、前期处理 玻片的处理 10μg/μl RNase1.0 μl现配1:100溶于2 X SSC 99 μl, 37℃ 消化40min (将2 X SSC加到PCR管中再将RNase加到2 X SSC中,混匀,用移液枪将混匀的液体吸起再加到载玻片的染色体上,再剪下PE手套,展开成适当大小的薄膜覆盖在印迹上,避免液体蒸发,放37℃的湿盒中40min) 2 X SSC 3min X 2 (揭开薄膜将玻片放在2 X SSC的染缸A中,3 min后取出将玻片下沿挂的液珠放在几层的卫生纸上吸干,再放在2 X SSC染缸B中3min 取出,再按照上述的方法吸干液珠,依次放入75%、85%、100%的乙醇2min X 3次,晾干 蛋白酶消化吸取60μl 1 X Pepsin加到玻片的印迹上,用PE做成的薄膜覆盖在上面,37℃温箱中放 (在加pep前,先要混匀)。 1 X PBS5min 固定 (取出玻片,放入1%的多聚甲醛的立式染缸里,10min) V1= Va+Vb Cot-1 (封闭中度重复序列) V2= (1-2倍V1 ) SS DNA(封闭高度重复序列) V5=1/10 (V1+V2+V5+V6) 5μl ddH2O V6=50μl -(V1+V2+V5) Σ V1+V2+V5+V6 50μl NaAc (3mol/l) (沉淀探针) V3=1/10 (V1+V2+V5+V6) 5μl 100%乙醇 (-20℃) V4=2 X (V1+V2+V3+V5+V6) 110μl 在PCR管内混匀 (以上混合液放在纸盒内,不停的转动,以使混合液混匀) 出现白色沉淀 -80℃,30min-12h 注意:有时还需加鲑鱼精 (SS DNA): 5μl (封闭高度重复序列,13、14、15、21、22号染色体有随体DNA即有高度重复序列) 12000rpm,4℃,10min,去上清 加适量的-20℃预冷75%乙醇,12000rpm,4℃, 5min 注:这次要用TIP头在管壁划几圈,目的使粘附在管壁上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