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含解析统编版.docx
PAGE
PAGE8
课时规范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选择题
1.(2024山东枣庄检测)原始人类经验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独创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2024辽宁大连期末)2024年5月30日,浙江省余姚市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宁波余姚实行。经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测定,该遗址的年头距今约7800—8300年,这一发觉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往前推动了1000多年。由此可见()
A.考古发觉是历史探讨的重要依据
B.科学技术是考古探讨的确定因素
C.井头山遗址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D.宁波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3.(2024山东烟台三模)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建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凹凸,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特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渐渐向外辐射
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持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4.(2024重庆三模)2024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推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贫富分化的出现
C.社会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形成
5.(2024山东日照期末)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下游文化遗存。它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较强的组织实力。它把中华文明起源前推到与古埃及等文明大约相同的时间。良渚文化()
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异的格局
B.确立了中心集权的社会体系
C.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
D.说明白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
6.(2024湖北孝感三模)某学者在其历史论文中先后引用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7.(2024广东汕头三模)据史书记载,大禹晚年确定禅位给伯益,但四方诸侯比较属意禹之子启。禹死后,伯益与启争夺王位,启杀伯益而继承王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夏朝限制地方的手段单一
B.权力继承方式发生改变
C.诸侯拥有国家事务的确定权
D.国家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
8.(2024山东济南一模)占卜是商代统治者通过贞人(专职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权的一种手段。从已发觉的卜辞来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特别广泛,多为贞人说明和发布;但后期的范围却大为缩小,多为商王行止的记录。这反映出()
A.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稳定
B.商王的权力在不断增加
C.宗教祭祀活动渐渐削减
D.神权与王权正走向分别
9.(2024福建泉州三模)图1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写道“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yì治理、安定)民”。图2中的“中国”指当时()
A.统治的地域中心
B.汉文化影响范围
C.封建政权的称谓
D.中华民族的总称
10.西周王朝统治稳定后,周公确定在地处中原中心地带的洛邑建立新的都城。都城开建后,据说周公看到天下的诸侯纷纷响应王朝的号召前来参与筑城,特别兴奋,说:“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由此可见,周公确定修建洛邑的重要目的是()
A.加强对中原地区有效限制
B.检验周王在诸侯中的权威
C.对殷商顽民进行严密监视
D.建立周王朝新的政治秩序
11.(2024湖南益阳三模)有学者论及《诗经》中的“风”和“雅”时认为,“风”是一国之音,带有显明的地域特点,“雅”是“四方之风”,为天下正音。这反映了()
A.分裂动荡的社会现实
B.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尖锐
C.多元一体的政治特点
D.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形成
12.(2024天津卷)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全部权归国家全部
13.“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行转移,而周人则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需“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对天命观持排斥看法
B.对天的相识理性化
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