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第30课 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2024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30课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升学生赏析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个人修养与家国情怀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物形象,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文本学习,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对孔子及其弟子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度理解文本、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儒家思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学生层次上,部分学生对古文阅读有浓厚兴趣,但阅读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思考。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古代社会背景、儒家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文本解读上,往往停留在字面意思,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在能力上,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进行文言文阅读,但独立分析文本、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有待加强。此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课程学习的整体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录音笔。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在线讨论。
3.信息化资源:孔子及其弟子相关历史资料、儒家思想研究文献、文言文阅读工具书。
4.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孔子画像和《论语》封面,引导学生回顾孔子及其弟子。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多少了解?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通过阅读理解,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背景和人物关系。
-提问:“文章中孔子对四位弟子的评价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孔子善于因材施教,根据弟子的性格特点给予恰当的评价。”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弟子,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孔子对其的评价。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翻译下列句子:“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
2.分析曾皙、冉有、公西华三人性格特点,并举例说明。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提问:“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们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何新的认识?”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5.作业布置(5分钟)
-阅读课外资料,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
-预习下一课《颜渊、仲弓、司马牛、子贡、子游、子张问仁》。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论语》中的其他篇章,如《为政》、《八佾》、《里仁》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孟子》中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记载,对比分析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史记》中孔子传记的相关内容,了解孔子生平和其对社会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择以上阅读材料中的任意一篇,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途径,搜集关于孔子及其教育思想的资料,开展小组研究,制作研究报告。
-组织学生开展“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讨论会,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探讨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设计实践性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孔子庙、孔庙等文化遗址,亲身体验儒家文化,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孔子及其弟子,模拟古代教学场景,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开展“我心中的孔子”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感悟。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如对女性的教育观念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探讨儒家教育思想如何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