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规范 .pdf
202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规范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syndrome,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殖及进
行性外分泌腺体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除有涎腺、
泪腺功能受损外,亦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受累,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
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根据是否伴发其他结缔组织病,SS分为继发性
SS和原发性SS(primarySS,pSS),前者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
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pSS属全球性疾病,我国患病率为0.3%~0.7%,女性多见,男∶女为
1∶9~1∶20,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亦可见于儿童。pSS的确切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是遗传、病毒感染、性激素异
常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借鉴
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订了本规范,旨在规范SS诊断中
关键指标(如血清抗SSA抗体和唇腺病理学)的检测和解读,采用公
认的疾病活动指标评价疾病,规范局部和系统受累患者的合理诊治。
一、临床表现
SS多隐匿起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部分患者仅有口眼干的局部症状,
故就诊于口腔科、眼科,而部分患者则以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
(一)局部表现
1.口干:是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唾液黏蛋白缺少所致。患者常频繁饮
水,进干食时常需水送服,严重者可出现进食困难、片状牙齿脱落及
多发猖獗龋齿。40%~50%的患者可出现唾液腺肿大,反复发作,通常
不伴发热,须与流行性腮腺炎相鉴别。若腺体持续增大,呈结节感,
需警惕恶性病变。
2.眼干:是由于泪腺分泌功能低下所致。患者出现眼部干涩、磨砂感、
眼部充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干燥性角结膜炎、角膜上皮糜烂、角膜
新生血管化和溃疡形成等并发症,甚至出现角膜穿孔、失明。
(二)系统表现
约2/3的SS患者可出现系统损害,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发热的全身症
状。
1.皮肤:pSS患者的皮肤损害主要包括皮肤干燥、雷诺现象及血管炎。
约10%的pSS患者可出现皮肤血管炎表现,紫癜最常见,亦可出现皮
肤溃疡、坏疽、凹陷性瘢痕、微梗死、荨麻疹样皮肤损害、甲周梗死,
无压痛性红斑结节等。
2.肌肉关节:约50%的pSS患者可出现关节症状,通常表现为慢性、
复发性、对称性关节痛,仅10%左右的患者出现关节炎,侵蚀性关节
炎少见。
pSS患者可出现肌肉受累,但出现肌无力症状时需要鉴别是否合并纤
维肌痛综合征、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及其他并
发疾病所致。血清肌酸激酶、肌电图、肌肉磁共振成像(MRI)有助
于pSS相关肌炎的确诊。
3.呼吸系统:pSS的呼吸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气道干燥、肺间质病变,
亦可出现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罕见的表现包括淀粉样变、肉
芽肿性肺部疾病、假性淋巴瘤、肺动脉高压与胸膜病变。10%~20%
的患者可出现pSS相关的肺间质病变,病理类型常表现为非特异性间
质性肺炎(NSIP)、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和淋巴细胞性间质性
肺炎(LIP)。
4.消化系统:pSS患者常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这是由于唾
液流量减少,不能自然缓冲反流的酸性胃内容物。此外,使用非甾体
抗炎药(NSAIDs)和激素易发生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部分GERD患者
表现喉、气管刺激症状。25%的患者存在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
甚至出现黄疸,偶有肝脾肿大。pSS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时,
应警惕是否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两者常合并出现。pSS
可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其病理机制类似于唾液腺受累,主因淋
巴细胞浸润导致胰泡萎缩、胰管狭窄等慢性胰腺炎改变。
5.肾脏:4%~30%的pSS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最常见的是小管间质
性肾炎,亦可能发生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膀胱炎。肾间质病变者临床
可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尿崩、范可尼综合征、肾钙化/结石等。
有条件者建议行肾脏穿刺。
6.神经系统:pSS的神经系统表现多样,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和中枢
神经系统均可受累。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约10%~20%的
患者可出现周围神经病,多表现为对称性周围感觉神经受累,常发生
于存在高球蛋白血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