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和参和动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与参与动机
邵科等:
摘 要:当前中国的农民群体出现了明显分化,使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成员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和风险偏好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形成了内部或外部导向、销售或服务导向的差异化参与(入社)动机。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合作社成员差异化入社动机的因素发现,持内部动机者比持外部动机者更爱冒风险,家庭农业净收入占家庭纯收入比重较大,规模生产特征更明显;持服务导向型动机者比持销售导向型动机者更倾向于雇工生产,更有可能拥有农业生产设施或设备,更加具有规模生产特征,也更爱冒风险等。
?关键词: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入社动机;
?
一、问题提出
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的农民群体出现了职业、收入和消费等方面的分化(陆学艺,2006;万能和原新,2009),即使从中剥离那些不再务农群体,剩余的务农者也呈现明显异质性。这使谋求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无论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还是在所拥有农地面积与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生产特征方面,抑或是在风险偏好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化(李卓鹏,1999;林坚和马彦丽,2006;郭熙保和黄灿,2010)。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那些已加入合作社农民成员的参与(入社)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探析这些成员为什么入社,厘清其对合作社的功能期望,深化以往关于哪些因素影响农民是否加入合作社的研究。
此外,西方经典的合作社视野问题(horizon problem)研究主要围绕着合作社的产权、剩余索取权、投资收益等展开,讨论成员的投资眼光问题(注重长期收益还是短期利益)(Porter Scully,1987; Sykuta Cook, 2001; Olesen, 2007)。但实际上在中国情境下其内涵可以进一步扩充,即可以视为成员的视野问题不但会影响成员对合作社的投资,影响成员与合作社的产品交易,还会影响到成员对合作社的管理参与等问题。而成员的视野问题能集中在其参与(入社)动机上反映出来,这也是考察异质性农民成员参与(入社)动机的另一层价值。
二、成员参与动机及研究假设
所谓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个体行为活动的内部原因,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意念(车文博,2001)。动机问题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Maslow,1943;Dweck Leggett,1988),动机理论也被学者应用到了对参与性动机的分析(Sit Lindner,2006; Gaul et al., 2010)。
这其中内部动机(指人内在的、自愿性的动机)与外部动机(在外在条件的诱导与刺激下产生的动机)的分析视角,被较好地用以解释人们的参与性动机(Richard Deci, 2000;Bénabou Jean, 2003),即认为人们参与某个组织或者活动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人们内在的需要与认同,体现自愿性;另一方面来自于外在因素的逼迫与诱惑,具有强制或诱导色彩(Hars Ou,2002; Tsorbatzoudis et al.,2006)。
对于成员加入合作社的动机而言,根据笔者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经验,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初始发展主要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自发推动原则,农民当初加入合作社基本是自愿的,农民基于内部性动机加入合作社。中国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既有农民为了能够卖出农产品,提高自身收入而主动组建合作社的行为,具有自下而上的自发发展特征;又有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推动自身组织发展和完成上级考核等要求而鼓励、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性,具有相当意义上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发展特征。这就使得有些农民成员加入合作社是出于自身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这些成员看好合作社所能发挥的作用,所以他们自愿性的加入合作社;而有些农民成员选择加入合作社是出于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或者是出自其他人或组织的引导与请求,自己对加入合作社态度并不积极,有些不置可否。本文提出
假设1:农民入社的动机存在着相对消极的外部动机与相对积极的内部动机之分。
进一步而言,对于那些相对积极参与(入社)的内部动机型成员,成员入社主要是为在合作社谋求经济利益,而且他们的经济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Reynolds,1997)。特别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成员加入合作社的经济性动机包括希望在信息技术服务、农资采购、产品营销等方面获得合作社的支持(唐宗焜,2007;黄季焜,?邓衡山和徐志刚,2010)。考虑到农民之间对合作社功能需要可能存在的多样化与差异化情况(王拓和高建中,2009),本文提出
假设2:持内部动机的成员有些希望重点获得信息技术服务等,这部分成员拥有服务导向型的动机特征,而有些成员希望重点获得合作社的产品营销等服务功能,这部分成员拥有销售导向型的动机特征。
假设3:成员有些持单一的参与(入社)动机;有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