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离散制造 智能工厂建设规范.docx
2
《离散制造智能工厂建设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跃科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提出,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归口。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工厂的总则、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
智能管理以及系统集成优化等内容。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跃科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等。
(三)标准编制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技术调研和资料收集
2024年11月1日-2025年11月7日,为保证制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标准的质量和可用性,由起草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组,负责对离散制造智能工厂建设规范标准编制进行确定。通过制订工作方案,标准起草组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思路、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
标准起草组对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了调研,搜集了智能工厂建设相关相关的标准、文献、成果案例等资料,着手标准制定。
3
(2)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024年11月8日—2025年2月13日,起草小组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资料,多次召开内部研讨会,形成标准大纲,并邀请了专家和相关企业对标准进行技术指导,对《离散制造智能工厂建设规范》的标准编制工作重点、标准制定依据和编制原则等形成了共识,同时完成标准草案稿的撰写。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规范市场秩序随着智能工厂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种解决方案层出不穷,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编制团体标准可以为市场提供统一的规范和准则,明确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技术要求、功能指标、安全标准等,有助于淘汰一些不规范、低质量的方案,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智能工厂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团体标准的编制过程通常需要行业内的企业、科研机构、专家等多方参与,为各方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主体可以分享各自的技术经验、创新成果,共同探讨智能工厂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有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推动智能工厂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
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统一的团体标准有助于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通过标准的引领作用,可以引导企业加大在智能工厂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4
保障安全与质量智能工厂涉及到生产设备、工业网络、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安全和质量问题。编制团体标准可以对这些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智能工厂的设计、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建立统一规范旨在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建立一套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包括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系统集成等各个方面,使不同企业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具有可比性和兼容性,便于用户进行选择和评估,也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集成。
指导项目实施为智能工厂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调试和运行等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智能工厂技术,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确保智能工厂能够按照预期目标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制定和实施团体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智能工厂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国际接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智能工厂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编制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团体标准,有助于我国在智能工厂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我国智能工厂技术和产品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智能工厂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
三、标准编制依据
本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四、标准主要内容
该团体标准规定了离散制造领域智能工厂建设的各项要求,为智能工厂的改建、新建及运行提供指导。其主要技术内容涵盖智能设计、生产、物流、管理以及系统集成与优化等方面。
1、智能设计
关键要素:基于数字和智能技术,包括产品与工艺设计仿真、试验设计仿真,考虑与智能制造各环节协同,涉及数字设计、虚拟设计、仿真优化等多方面。
2、技术要求:分为基本设计和高级设计要求。基本设计要求如按标准开展数字设计、支持产品各阶段仿真优化等;高级设计要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