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太原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oc

发布:2016-09-29约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太原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课题承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撰稿人:李永福、张莉、赵旭强、苏人龙 核稿人:苏人龙 审稿人:李拥权?????? 二O一三年四月十五日 太原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协调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本报告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2000-2010年太原市经济和就业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方法,对太原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横向比较了太原市同其他省会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得出如下结论:太原市产业结构同就业结构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调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会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就业结构的合理变动也会带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总体来看,太原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演进,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二者协调发展推动着太原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实现着太原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比较分析,太原市产业结构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就业结构方面,太原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相对较高,存在进一步释放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太原市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而且依然有上升的趋势,说明未来太原市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引力较强。第三产业发展效率相对不高,内部优化升级的空间比较大。第一、三产仍需要加大技术投资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第一、三产业发展的质量。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措施 近几年,太原市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高,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桥头堡的作用。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演进,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二者协调发展推动着太原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实现了太原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太原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特征分析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决定当地就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会导致就业结构同向变化。另一方面,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阶段演进时,必须有合理的就业结构与之适应,否则将会阻碍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太原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特征基本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一)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呈“三二一”布局,二三产业驱动经济增长 2000 年以来太原市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第二、三产业共同驱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显现出“三、二、一”的布局特征。2010年太原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7∶44.9∶53.4,第三产业比重高出第二产业8.5个百分点;与山西和全国平均水平对比看,一产比重大幅小于山西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于山西和全国4.3和8.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小于山西和全国,分别低于山西和全国12和1.8个百分点;三产比重高于山西、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全省16.3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0.2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图 从三次产业贡献来看,第二、三产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第二、三产业对太原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98.3%。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41.3%提高到2010年的44.1%,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2001年55.5%下降到2010年的54.2%,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在小幅波动中前进,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一直高于第二产业(见图2)。 图2 太原市三次产业贡献率 2.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自改革开放到2000年,太原市第一产业比重基本维持在4~6%,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6年以后,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下以及传统资源型城市特征,太原市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基本维持在1-2%。第二产业在经历初期的短暂下降后显著上升。太原市第二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75%下降到2000年的41.8%,2010 年太原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4.9%,比2000 年提高3.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由2000 年的54.3%下降到2010 年的53.4%,下降了0.9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太原市三次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布局,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见图3)。 图3 太原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提升,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依旧突出。2000 年以来,太原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力度,相继出台和实施了工业振兴方案,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0 年太原市工业增速达到11.9%,比GDP增速高2 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34.1%,工业化水平较2000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演进,但第三产业比重领先地位依旧不稳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