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整理..doc

发布:2018-10-22约5.4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6 页 创建时间: CREATEDATE \@ yyyy-M-d H:mm:ss 2001-1-2 0:55:00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 姓名 座号 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注: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1 藻类 如水绵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病毒 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3、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 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2)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3)兔: 体表:被毛(保温)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 消化:牙齿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体温恒定。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4、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 (1)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 类 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2)运动: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3)消化:角质喙,无牙齿,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5)循环: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2、昆 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都生在胸部。 (3)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4)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昆虫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生长,因此会发生蜕皮。 3、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或骨骼肌)组成 (2)骨胳肌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 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