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海初二物理讲义3.docx

发布:2017-04-16约2.6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简单的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太阳,电灯等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 2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小孔成像《墨经》;影子的形成;日食的形成)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光在水中传播速度是2.25×108米/秒;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是2×108米/秒 (二)光的反射 这种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改变方向再返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光线射到平滑的表面上发生的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的反射现象叫做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线和入射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发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平面镜成像特点:1.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3.像和物体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用两支同样大小的蜡烛可以证明平面镜成等大的像。 (等量代换)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测量像距。 (三)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定律:(1)折射线和入射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其它介质到空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气到其它介质) 凸透镜成像规律: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中间薄边缘厚透镜的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3、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三条特殊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焰心、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烛焰的像完整的呈现在光屏上。 当u2f 时,它在凸透镜另一侧2f v f 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 当u=2f 时,它在凸透镜另一侧v=2f处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2f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当2f u f 时,它在凸透镜另一侧 v 2 f 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原理) 当u=f 时, 不能成像,是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 当f u 时,它在凸透镜的同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原理)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像距跟物距之和最小值是4倍焦距。 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小,像也越小, f = ≤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形成原因不同: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实验结果不同: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显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3)像的性质不同:实像是倒立的,放大的、等大和缩小的都有;虚像是正立放大的或等大的。 白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经介质折射后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光的现象。光谱:白光色散后出现的由红到紫连续排列的彩色光带。单色光:经介质折射不能再发生色散的光,激光就是一种单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称为三原色光;色散的原因:同一介质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