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赢在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6生物与环境(含解析)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强化训练(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5江苏镇江5月模拟)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进行A过程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能进行B过程的生物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A项正确;A过程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能进行A过程的生物不一定含有叶绿体,B项错误;B过程表示细胞呼吸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C项正确;能进行B过程的生物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如酵母菌等,D项正确。
答案:B
2.右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丙种群在A、B、C、D、E五点中,A点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若图中的甲、乙、丙构成食物链,则食物链为乙→丙→甲
C.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则图中曲线的振幅可能缩小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根据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点后丙种群的相对数量下降,所以丙种群在A点时的年龄组成应为衰退型,A项不正确;根据三条曲线的变化关系可推知,甲捕食丙,丙捕食乙,即三者组成的食物链为乙→丙→甲,B项正确;图示曲线反映了甲、乙、丙的种群数量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项正确;曲线的振幅越小,说明受环境影响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D项正确。
答案:A
3.某池塘内有一条由三个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池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解析:据图中个体数量相对值分析,甲是硅藻,乙是虾,丙是小鱼,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项正确。不同水深光照和温度不同,影响硅藻的光合作用, B项错误。乙增多,丙的食物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数量增多,C项正确。能量传递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D项正确。
答案:B
4.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
答案:B
5.(2015山东临沂二模)针杆藻和星杆藻是两种单细胞硅藻,在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甲、乙、丙,图中虚线表示培养液中硅酸盐的浓度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A.两种硅藻单独培养至15 d左右,星杆藻的增长速率比针杆藻小
B.图丙中曲线表示星杆藻的数量变化
C.在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间表现为竞争关系
D.星杆藻比针杆藻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高
解析:由图甲可知培养至15 d左右,针杆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其增长速率为0;而星杆藻种群还未达到最大值,所以增长速率大于0。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为争夺相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斗争称为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使得失败的一方被淘汰。由甲、乙、丙三个图中曲线的比较可知,图丙中曲线种群密度迅速下降,有被淘汰的趋势,图甲和图乙对比可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更强,因此针杆藻和星杆藻混合培养时,针杆藻是优势种,而星杆藻将被淘汰。综上所述,A项错误;B、C、D三项均正确。
答案:A
6.(2015浙江温州一模)下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0~t1乙种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种群
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
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
D.t3~t4甲种群呈“S”型增长
解析:分析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只能得到t0~t1乙种群的种群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