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少年宫能源世界课程(说课稿) 10.水能打浆机.docx
江西省九江市少年宫能源世界课程(说课稿)10.水能打浆机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水能打浆机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10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动手制作水能打浆机,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将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3.环保意识:通过了解水能的利用,学生将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4.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学会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水能打浆机的工作原理:学生需理解水轮机、涡轮和打浆机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这是制作成功打浆机的基础。
2.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学生需要掌握切割、组装、调试等技术,确保打浆机能够有效工作。
难点:
1.水轮机与涡轮的匹配:学生需要根据水流量和转速来设计水轮机和涡轮的大小和形状,确保能量转换效率。
2.打浆机结构的稳定性:在组装过程中,学生需要确保各个部件的连接牢固,防止打浆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水能打浆机的工作原理。
2.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技术问题。
3.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解决难点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多次尝试和改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实物模型,讲解水能打浆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概念。
2.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水能打浆机,通过实践体验科学原理。
3.讨论法: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水能打浆机的原理图和制作步骤,直观教学。
2.视频辅助:播放相关制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3.实物演示:展示成品水能打浆机,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工作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总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可再生能源?它们是如何被利用的?”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能打浆机。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水能打浆机的工作原理:介绍水轮机、涡轮和打浆机构的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
2.介绍制作水能打浆机的步骤和所需材料。
3.讲解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进行水能打浆机的制作,每组选出组长,负责协调和指导组员。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各组展示制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水能打浆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提高水能打浆机的能量转换效率?”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水能打浆机的制作过程中,如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教师总结:团队合作在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七、总结与反馈(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能打浆机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7.总结与反馈: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能发电原理介绍:提供水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类型的水力发电设施,如水轮机、水坝等。
-水能利用的历史与发展:介绍水能利用的历史背景,从古代的水车到现代的水力发电技术。
-水能利用的案例研究:收集国内外水能利用的成功案例,如小流域水能开发、水力发电站建设等。
-可再生能源的对比分析:比较水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的特点和适用性。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查阅图书馆或网络资料,了解水能发电的具体技术细节。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电站或水力发电设施,实地观察水能的利用情况。
-设计一个小型水能发电模型,让学生动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