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运行管理专业教学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航空服务(机场运行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学 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特别是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机场运营管理人才。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民航运输生产和机场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业务规格
工作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民航机场客货运输组织与管理工作岗位,从事民航客货运输组织工作、机场运营管理、机场旅客服务、机场票务工作及相关岗位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具体面向的工作岗位可以划分为:
1)机场运营管理人员;
2)候机楼经营管理人员;
3)机场运输生产调度人员;
4)机场地面服务人员及服务业务主管;
5)机场客票销售业务人员,售票业务主管;
6)民航旅客运输组织管理人员及货物运输组织管理人员;
7)民航货运运输业务员,货运业务主管或货运市场主管;
8)飞机配载人员及配载业务主管;
9)航空运输代理人企业各类业务人员及各类管理人员;
10)旅行社或旅游代理公司票务工作人员;
11)物流公司或货运公司航空货运控制人员;
12)各行各类营销及管理人员;
13)与上述业务和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
(二)知识结构
1、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艰苦奋斗的思想品质。
2、具有机场运行管理、民航运输客货运、地面服务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
3、具有与专业有关的必须的旅游类的知识。
4、熟悉民航运输领域的规范,与民航运输领域相关的法规。
(三)能力结构
1、掌握本专业常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并应用于民航运输和机场管理领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具备一定的中英文水平,熟练运用和处理本专业的中英文资料,具备基本的信息交流能力。
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能力。
4、具有操作计算机定座系统、离港系统等生产管理系统的基本技能;
5、具有市场调研分析、旅客行为分析、营销计划拟订、航空产品设计、业务政策研究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与客户良好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交际能力。
7、具有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教学模块及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1、课程设置: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应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
2、“三个加强”原则: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加强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3、“必需”和“够用”原则:能力模块应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之“必需”,课程设置应反映能力培养之“必需”;课程内容应涵盖能力模块和专业培养目标“必需”且“够用”的基础知识,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模块
教学模块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来设置的,本专业分七个教学模块即基本素质、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民航业务服务能力、民航运输能力、机场运行管理能力和民航业务综合能力。我们将按照教学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组织教学,形成以能力模块为中心的各教学环节。通过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和训练,形成该专业学生应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该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构建该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见附表一
(四) 实践教学环节
见附表二
五、实践教学占总教学课时数百分比
课堂教学1340课时;
实践教学1508课时;
3、总课时数2848课时;
4、实践教学占总教学课时数百分比:52.95%
六、考证计划安排
本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习的普通高校大学生专科文凭;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统一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国家统一组织的民航岗位资格鉴定考试,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序号 考证名称 考核等级 考试时间 备注 1 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 I级 第二学期 必试 2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A级 第二学期 必试 3 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四级、六级 第二至六学期 选试 4 民航英语工程考试 中级 第四学期 选试 5 民航国内运输客货销售代理人资格证 上岗证 第二学期后 必试 6 IATA/FIAIA证书 Introductory 第二学期后 选试 7 IATA/UFTAA证书 Foundation 第三学期后 选试
七、毕业标准
最低毕业学分:122学分。
八、学期周数分配表
学
年 项
目
周
期
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