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3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3
本章节内容涉及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主要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类型的旅游景观。具体内容包括:埃及金字塔、长城、黄山、泰姬陵、大峡谷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将通过欣赏中外著名旅游景观,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景观的地理背景,锻炼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中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地理学科已有一定的了解,对自然和人文景观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在能力方面,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可能存在差异。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可能表现出以下特点:
1.学生对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在空间思维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景观相结合。
3.学生在审美鉴赏方面,可能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角度和评价标准有所混淆。
4.学生在跨文化理解方面,可能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价值缺乏深入认识。
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分析旅游景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景观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4.通过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和地图等,直观展示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激发学生兴趣。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景观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3.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背景、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
4.项目导向学习,设计旅游规划项目,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组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景观的独特魅力,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旅游概念,为今天的课程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分类、特点以及它们背后的地理和人文背景。
-举例说明:以长城、故宫、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为例,分析这些景观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从地理学的角度欣赏和评价旅游景观,引导他们思考景观的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导游介绍本组选取的著名旅游景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结合地理知识进行讲解。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欣赏旅游景观的要点和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的地理资料和图片。
-完成一份关于个人感兴趣的旅游景观的简报,包括景观的地理背景、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
-课后收集并整理有关旅游景观的地理知识,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如下:
(以下内容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可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导入(5分钟)
-展示图片:展示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图片,如长城、故宫、埃菲尔铁塔等。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如“这些景观有什么特别之处?”、“你知道这些景观背后的故事吗?”
-回顾:简短回顾上节课的旅游概念,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2.新课呈现(3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分类,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举例说明:以长城为例,讲解其历史、建筑风格、文化意义等。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景观,分析其地理背景、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
3.巩固练习(20分钟)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导游,介绍选取的旅游景观,其他同学扮演游客,提出问题。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