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环境的经济评价方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环境的经济评价方法 前言: 本章将对构成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非市场评价基础的一些理论问题和方法作一探讨。 内容编排: §5-1 环境的经济评价方法的概述 §5-2 直接市场评价法 §5-3 间接市场评价法 §5-4 陈述偏好法 §5-1环境的经济评价方法的概述 一、环境的经济价值测量思路 (一)环境商品:偏好、效用和消费者剩余 1.经济学家基于理性和消费者主权而对价值有自己独特的定义。 理性,就是消费者稳定地知道他需要什么; 消费者主权,就是消费者完全能够做出影响他福利的选择。 环境的经济价值测量思路 无论选择对他人而言显得多么奇怪或不合情理,一个理性消费者的决策一定与他的欲望相一致。如,一消费者相比香蕉更喜欢葡萄,理性消费者会一如既往地选择葡萄(假定给定两者都是免费的)。 2.在环境商品和环境服务中也可以运用同样的逻辑 如果消费者相比一辆新的汽车更愿意提高湿地质量,那么理性消费者一定会将提高湿地质量置于较新车优先的地位。 WTP和 WTAC原则 (二)定义两种经济价值的测量方法 1.基于理性选择原则,假定消费者能够在缺乏市场机制的情况下,评估环境服务的价值。 (1)WTP原则(the willingness to pay WTP): 如果消费者相信通过某种方法会使他的境况变得更好,他就可能愿意付出资金以保证这种改善的顺利进行,这种支付意愿反映了他对环境服务改善的经济评价。 (2) WTAC原则(the 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 WTAC) 如果某种改变使他的境况变得更糟,他可能会愿意承受这种状况的恶化,但是要求得到某种补偿。这种接受补偿意愿反映了他对环境恶化的经济评价。 经济学家会运用这种方法估计价值大小,以便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能将环境服务以及其他非市场商品包括在政策决策过程中,支付意愿和接受补偿意愿是度量环境服务的经济价值的一种普遍方法。 WTP和 WTAC原则的理论基础 2.用偏好→ 效用水平→ 消费者剩余理论来说明WTP和 WTAC原则。 假设在所有商品服务中,消费者在逻辑上有一个稳定的偏好序列。效用函数是消费偏好序列的表示:如果一项政策改变了消费集而使效用水平增加,这时,经济学家用消费者剩余来衡量这种变化。消费者剩余是不可观察的效用函数的货币度量,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来度量支付意愿(WTP)或接受补偿意愿(WTAC)。 WTP和 WTAC原则的理论基础 小结: 效用函数与偏好相联系,效用变化通过消费者剩余来度量。在适当的约束条件下,在环境质量变化时,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接受补偿意愿是建立在理性选择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对偏好的稳定一致的估计。 二、环境经济价值评价的方法体系的整体框架 环境经济评价以WTP和WTAC为度量,一般来说,获得人们WTP和WTAC信息的途径有三个,相应地形成三大类方法: 1.直接受到影响的具有环境属性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 ——直接市场评价法(常规、物理影响市场评价法) 2.其他事物中所包涵的有关信息; ——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 3.直接调查个人的WTP和WTAC; ——意愿调查法(陈述偏好法) §5-2 直接市场评价法 一、理论基础 直接市场评价法,它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评估环境质量变化带来的影响。 评价环境变化的经济学意义,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环境的物理变化,估计这种变化对商品和服务造成的经济影响。 如,酸雨损坏了树木和建筑物,降低了它们的市场价值;土壤侵蚀减少了当地农作物的产量、使下游水库为了清除泥沙而增加支出。 直接市场评价法的理论基础 直接市场评价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 如,环境质量的变化会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而价格和产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并且是可测量的。——市场信息可观察 直接市场评价法利用市场价格,评估环境损害的成本或环境改善的效益。 二、主要的直接市场评价法 (一)剂量——反应法 1.适用范围 剂量——反应法评估环境变化给受体造成的物理效果,如空气污染造成的材料腐蚀、酸雨带来的农作物产量变化、水和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主要用于评估环境变化对市场产品/服务的影响。它不适用于评估非使用价值。 剂量——反应法 2. 建立损害函数的基础 剂量——反应法还可以为其他直接市场评价法提供信息和数据基础,特别是可以提供环境质量的边际变化与受影响的产品/服务产出的边际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生产效应法 1.原理 生产效应法(又称生产率变动法)认为,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品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利。 如水污染导致水产品产量或价格下降,给渔民带来经济损失;而兴建水库则可以带来新的捕鱼机会,对渔民产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