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急性脑水肿与颅内高压.ppt

发布:2017-09-29约9.46千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颅高压的治疗(十七) 九、巴比妥类药物 作用机制 降低基础代谢律及氧消耗 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血流分布 促进能量合成,改善脑部能量代谢 保持脑毛细血管完整性及减少脑脊液生成 抑制自由基对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 用法: 静脉巴比妥昏迷疗法 鲁米那5mg/(kg.d),分二次口服 颅高压的治疗(十八) 十、脑细胞活化剂 能量合剂 胞二磷胆碱 200mg/次,1~2次/日 脑活素 5~10ml 1~2次/日 1,6-二磷酸果糖 1~2次/日 神经节苷脂 20 ~ 40mg 1~2次/日 颅内高压时常规监测 中枢神经系统 神志、肌张力、瞳孔、抽搐发作次数及性质 ICP15mmHg、MBP、使CPP40~50mmHg 呼吸系统 血气:PaCO2 25~30mmHg PaO2100~150mmHg 血生化 药物浓度 血糖 130~175mg/dl 渗透压290~310mOsm/L 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的指征 复苏后GCS 8分 头颅CT异常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进一步加剧 感染性休克合并脑水肿液疗溶液 晶体液: 休克时主要是细胞外液丢失 晶体液可快速复苏 保留时间短 “先晶后胶”: 有代酸者:1.4%、2%、4%NaHCO3液体复苏 重症:可同时或先后用一部分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 一般用晶体液后8~12小时后用胶体液 儿童低钠血症易发生脑水肿原因 颅腔代偿功能不如成人 6岁小儿脑容积已接近成人 颅腔容积16岁才与成人相同 成人脑脊液较小儿多10%,故调节能力强 小儿脑细胞内Na+较成人高27%,低钠血症时渗透梯度更大 脑水肿伴发低钠 原因 入量少,过分限钠 使用脱水剂,排出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下丘脑受损,ADH分泌失调 表现:血Na?、尿Na ? 、血及尿中ADH ? 肾功能正常 治疗:限液量、利尿、利钠 脑水肿伴发低钠 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使心房和脑利钠多肽(ANP、BNP)介导的肾神经调节功能紊乱 使肾小管重吸收钠障碍?低钠 表现:同SIADH+细胞外液减少、脱水、 ANP?、ADH不高 治疗:补水补盐 临床表现(二) 血 压 增 高 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发生代偿性加压反射 体温调节障碍: 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受累,产热?、散热? 呼 吸 不 规 则 中枢性呼吸衰竭 ? 脑疝,脑干、延髓呼吸中枢受累 眼 部 改 变: 瞳孔改变;视网膜轴浆运转欠佳,视神经受压,使视网膜中央静脉淤血,视乳头水肿; 外肌、提上睑肌麻痹 临床表现(三) Cushing现象 不可逆的意识障碍 双侧瞳孔扩大固定,光反射消失 脑性高血压、缓脉 呼吸不规则 脑疝形成的原因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病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力,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 ,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brain herniation) 病 理 移位的脑组织压迫脑干,致其实质内血管受到牵拉,严重时中央支血管断裂使脑干内出血. 同时同侧大脑脚受压引起对侧偏瘫,同侧动眼神经受压产生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大脑后动脉受压可致枕叶皮层坏死。 还可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加重颅内压增高,病情迅速恶化。 急 性 脑 疝 解剖:整个颅腔被大脑镰和小脑幕分隔成三个彼此相通的分腔。小脑幕以上的为幕上腔,幕上腔又分为左右两腔,分别容纳左右大脑半球;小脑幕以下的为幕下腔,容纳小脑、桥脑及延髓 小脑幕切迹解剖 中脑在小脑幕切迹中通过,颞叶的海马回、沟回与中脑的外侧面相临近,动眼神经自中脑的 大脑脚内侧发出, 也通过小脑幕切迹 在海绵窦的外侧壁 上前行至眶上裂 临床表现(五) 小脑幕裂孔疝 大脑、脑干下移,颞叶内侧海马钩回疝入小脑幕孔 中脑受压迫:影响动眼神经--双侧瞳孔不等大,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睑下垂 脑干受压迫: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节律改变; 意识障碍加重,进行性呼吸、心率、血压改变 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