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九:分析:1、本手术为一类切口手术,正如病程记录中所述“患者创口较大、手术时间长,感染可能性较大,”有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要注意到的是,这只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并不是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指征!因为尽管是大手术,但预防切口的感染是最主要的,切口的感染最可能的菌是葡萄球菌,当然不必用到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主要用于产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治疗。所以有用药指征也要看一下选择什么药合适。因此该医嘱选药不合理,级别过高,有应用指征不代表有应用高级别抗菌药物的指征,对这类手术,即然手术时间长,则要么选择一代或二代头孢术前用一次,然后术中再用一次,或者直接选择半衰期较长的头孢曲松进行术用一次用药,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感染作用. 2、总的预防用药时间应不超过24小时,但该患者系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如果在围手术期该病人的血糖控制的好的话,可以不延长时间,就是延长也以不超过48小时为宜。 依据:卫生部2009(38号)文规定: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相关误区:不论什么手术在手术前后都用抗生素,美其名曰“控制感染”、“预防感染”,把其当成“安慰药”、“保险药”,这样一来,在临床上其实就成了“万能药”。 舒普深:成人日剂量2-4g,第12小时给药一次。 Page * Page * 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卫生部“38号文”回顾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1、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严格按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 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2、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几点说明: 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 1-2g 头孢拉定 1-2g 头孢呋辛 1.5g 头孢曲松 1-2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4、剖宫产手术,选择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宜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抗菌药物使用中常见问题 导致手术感染的因素: 病人贫血、低蛋白、营养差、糖尿病等全身免疫力低下 无菌手术差、止血不严、操作粗糙、引流不畅、留有死腔、异物残存、清创不净等 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作用 医生担心:术后可能感染,非用抗菌药物不可 不合理使用 一、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100% I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