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尘肺病防治知识手册.doc

发布:2017-11-17约8.37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2 第一章 总 则 2 第二章 防 尘 2 第三章 监督和监测 3 第四章 健康管理 4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4 第六章 附 则 5 二.尘肺病热点问答 5 (一)什么是尘肺病 5 (二)尘肺病是如何分类的 5 (三)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 6 (四)尘肺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6 (五)如何预防尘肺病 7 (六)尘肺病有哪些并发症 7 (七)哪些行业及工种易患尘肺病 8 (八)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场所有哪些职业卫生要求 9 (九)如何选用防尘口罩(面罩),多长时间需要更换 9 (十)有下列疾病不宜从事接触粉尘的工作 9 (十一)怀疑自己可能得了尘肺病,该到哪里去诊断、就医 9 (十二)得了尘肺病怎么办 10 (十三)什么是矽肺病 10 (十四)矽肺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0 (十五)如何治疗矽肺病 10 (十六)什么是石棉肺 11 (十七)尘肺病的致残等级如何确定 1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职工健康,消除粉尘危害,防止发生尘肺病,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所有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 尘肺病系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在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尘肺病防治工作。   第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卫生等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所属企业的尘肺病防治规划,并督促其施行。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乡镇企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指导乡镇企业对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粉尘作业场所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章 防 尘   第七条 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第八条 尘肺病诊断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粉尘浓度卫生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劳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   第九条 防尘设施的鉴定和定型制度,由劳动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运行或者拆除防尘设施。   第十条 防尘经费应当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经费计划,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十一条 严禁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中、小学校各类校办的实习工厂或车间,禁止从事有粉尘的作业。   第十二条 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教育职工按规定和要求使用。   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设计任务书,必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产。   第十四条 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又未积极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时,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第三章 监督和监测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标准的监测;劳动部门负责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标准的监测。   工会组织负责组织职工群众对本单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并教育职工遵守操作规程与防尘制度。   第十七条 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测尘结果必须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报告,并定期向职工公布。   从事粉尘作业的单位必须建立测尘资料档案。   第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要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测尘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并对测尘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第四章 健康管理   第十九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和离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检查的内容、期限和尘肺病诊断标准,按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职业病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贯彻执行职业病报告制度,按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工会组织和本单位的主管部门报告职工尘肺病发生和死亡情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