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配位聚合-聚丙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配位聚合—— 聚丙烯 1、分子式及其结构式 2、特点及其简单应用 3、生产工艺介绍 4、聚丙烯产品 5、发展前景 6、聚合机理 7、影响聚合因素 1、分子式及其结构式 丙烯的分子式: 2、特点及其简单应用: 无毒、无味、密度小 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 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 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可用于食具 3、聚丙烯生产工艺简介 一、聚丙烯生产工艺简介 世界三大聚丙烯巨头:巴塞尔、BP及埃克森美孚 按生产工艺的发展和年代划分:1、第一代工艺:生产过程包括脱灰和脱无规物,工艺过程复杂,主要是70年代以前的生产工艺,采用第一代的催化剂。2、第二代工艺:70年代开发的第二代催化剂,生产工艺中取消了脱灰过程。3、第三代工艺:80年代后,随着高活性、高等规度载体催化剂的开发成功和应用,生产工艺中取消了脱灰和脱无规物。 工艺技术按聚合物类型可以分: 1、溶液法: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高,聚合温度可高达140℃以上,需采用一种特殊的催化剂体系-锂化合物,这种工艺用于生产一些与浆液法产品相比模量更低、韧性更高的特殊牌号产品。这种工艺只有Eastman公司采用过。 聚丙烯生产工艺简介 2、溶剂法(浆液法):在反应器中加入一种惰性液态烃溶剂(一般为己烷、庚烷),在较低的温度、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采用TiCl3和AlEt2Cl助催化剂。80年代以前的聚丙烯工厂大多采用这种工艺。这种方法工艺历史悠久,工艺比较成熟,可靠性好,操作条件温和,产品质量易控制,但操作成本高,现在仍有一批装置在运转。 3、本体法:液态丙稀为聚合介质,液相本体聚合反应速率远高于溶剂聚合反应速率。本体法由于没有溶剂回收工序,流程短,易于操作。 代表性的工艺:海蒙特公司开发出采用环管反应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本体法工艺 —— Spheripol工艺和三井油化公司开发的釜式反应器的本体法工艺 —— Hypol工艺。 4、气相法:丙稀在气相聚合,采用搅拌床或流化床反应器,用部分丙稀液态气化和冷却循环撤出反应热。 代表性的工艺:BP公司的Innovene技术。该技术采用接近活塞流式的卧式反应器,并带有一个特殊设计的水平搅拌器,是当今最先进的聚丙烯技术之一。 5、本体和气相组合法 4、聚丙烯产品 拉丝制品 薄膜制品 注塑制品 纤维制品 管材制品 5、发展前景 国外透明PP市场增长很快 韩国LG将透明PP作为PET替代品推向市场 德国某些公司用透明PP替代PVC; 美国透明PP制品的增长速度高出普通PP制品7%~9% 日本近几年PP成核透明剂的年用量约为2000t,若以添加量0.25%推算,日本透明PP料的年产量可达80万t以上。据日本理化株式会社介绍,日本透明PP专用料用于微波炊具及家具两方面的消费量最大 2005年国外市场对透明PP专用料需求量约为500万~550万t 中国聚丙烯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溶剂法、液相本体-气相法、间歇式液相本体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共存的生产格局。现在中国的大型聚丙烯生产装置以引进技术为主,中型和小型聚丙烯生产装置以国产化技术为主。 中国聚丙烯在将来的几年里产量会有较大的增长,但生产仍然供不足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聚丙烯净进口国。但由于国内产量很快增长,进口依存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中国聚丙烯未来几年内,表观消费量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速,进口量将会增大,聚丙烯产业在中国的前景广阔。 〆链终止 瞬时裂解终止(自终止) 向单体转移终止 向助催化剂AlR3转移终止 氢解终止(工业常用方法) 一般前三种终止反应难于发生,因此,活性链寿命很长,可进行嵌段。 〆主催化剂的影响 〆助催化剂的影响 其中主催化剂为TiCl3(α、β或δ) § 聚丙烯配位聚合反应 Zieger-Natta催化剂中烷基铝的作用 消除反应体系中对催化剂有毒的物质; 与烯烃单体在过渡金属表面进行竞争吸附,活性链可以向烷基铝转移; 不同结构的烷基铝活性不同。其顺序如下: Al(C2H5)2H> Al(C2H5)3> Al(C2H5)2Cl > Al(C2H5)2Br > Al(C2H5)2I > Al(OC2H5)2C2H5 > Al(C2H5N)C2H5 > Al(i-C4H9)2H > Al(i-C4H9)3 > Al(i-C4H9)2Cl > Al(i-C4H9)2[(CH3)2C-CH=CH2] > Al(i-OC4H9)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