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件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类的三大环境观、主要的环境问题和类型;掌握人类与环境协调的方法、原理和措施。 重点:人类的环境悲观论、乐观论和可持续发展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难点: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方法和理论。 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观 第二节 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第三节 人类环境协调 水土流失与石漠化 工业污染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观 一、环境悲观论: 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1、罗马俱乐部 经过战后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在早期发展经济学和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表现为单一经济的畸形发展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功能失调(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人们普遍的福祉,反而可能引发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同时,由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石油危机、越南战争、民权运动兴起等发达国家一系列内外矛盾的激化,部分西方学者开始对传统工业化造成的弊端进行反思。 奥雷利奥.佩西(Aurelio Peccei)是一位意大利工业家,他认为现在正进入一个人类帝国时代,难以驾驭的日益强大的物质力量,正把人类自己导向困境。1967年,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担任科学主任的亚历山大.金(Alexan-der King)赞同佩西的观点,并决定与佩西一起约请欧洲同行讨论这个问题。经过一番准备之后,1969年4月6~7日在罗马的林赛学院召开了讨论会。30多位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计划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但没讨论出任何有价值的结果。会后,不甘心就此罢休的佩西、亚历山大.金等6人聚在佩西家里继续开会,并决定成立一个以会议地点命名的俱乐部。 罗马俱乐部是一个非官方、非赢利性的组织,按佩西的说法,它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提倡和广泛宣传对人类困境有更牢固的更深入的理解”,二是“在现有全部知识的基础上推动采取能扭转当前局势的新的态度、政策和制度”。在这面既对未来表示悲观又积极行动的大旗下,俱乐部几年内就达到了发起人限定的成员数目,100名来自科学界、经济界、教育界和计划领域的专家成为罗马俱乐部的正式成员。这些成员和一些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外围人士以项目小组的名义向俱乐部提交了一系列的报告,其中《增长的极限》、《人类处于转折点》、《重建国际秩序》、《学习无极限》、《微电子学与社会》等报告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从1972年发表《增长的极限》之后,罗马俱乐部就被当作人类前景问题上的悲观派代表。在与乐观派、中间派的大讨论中,积极行动的罗马俱乐部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增长、发展及其持续性的思想。 1968年成立的罗马俱乐部,首次提出了对指数式增长持续性的怀疑,直接推动了发展观的形成,并探讨了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可见,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以往人们对经济增长津津乐道,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 2、 “增长的极限” 关于“增长的极限”的分析,穆勒早在19世纪就进行过了。1960年,Forester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可惜的是,这篇论文发出的警告当时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的奇谈而打入冷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D.L.米都斯在1970年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与他人合作,于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又称“世界末日模型” )。 米都斯在世界模型中,提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认为这五种因素都是按指数增长,即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增长着。 设一定因素的基期数量为P,每一期的增长率为r,第n期达到的数量为A,那么 A=P(1+r)n 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主要观点:人口、经济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丧失生存 底本与条件——世界面临崩溃的灾难——限制增长 麦多斯认为,由于人口增长会引起粮食需求的增加,经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耗竭速度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都属于指数增长的性质。因此人类或迟或早必然会达到“危机水平”,于是他(们)断言,在公元2100年到来以前,人类社会即将崩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