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临床观察.pdf

发布:2017-07-26约6.6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 5月 第8卷 第9期 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 研 乡 ◆。 ≯j ≯ 0誊。≯ jt 0彰磐0。0 ≯t≯ ∥0≯0。0 i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 出血 35例临床观察 余 强 恺德微创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 株洲412000) 摘【要】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临床效果。方法 将蛛网膜下腔出血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 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 疗组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消失时间为 (6±2)d,对照组为 (11±4)j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 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及病死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清除血 管活性物质,缓解症状 ,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简便易行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 并发症;转归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 可比性。具体分组情况见表 1。 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 出血性脑血管病,血 表 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 比较 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起病急,进展快,10%~50%的SAH死 于首次发病,5% ~30%发生第二次SAH,病死率高达 30%~60%, 是神经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笔者所在科2003年 1月~2009年8 月收治SAH患者71例 ,对其中35例采用了脑脊液置换疗法,取得 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人院后均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 1 资料与方法 保持大便通畅,密切监护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 1.1 一般资料 71例均符合 《神经病学》关于 SAH的诊断标 予吸氧,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压 、止血剂、抗生素防治感 准 ],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 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解除脑血管痉挛、镇静、止痛、预防及处理 征为主要表现;经腰椎穿刺 (腰穿)及头颅CT确诊为 SAH;经DSA 并发症等基本治疗;治疗组加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无腰穿禁 或MRA检查明确原发性40例,继发性 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忌证),高颅压症状明显者术前降颅压治疗,常规腰椎穿刺成功后 对照组,对照组 36例,其中男 19例,女 l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 测压,根据颅内压情况选用等量置换法或减量置换法,以0.5— 78岁,平均56岁,原发性20例,继发性 16例;治疗组35例,其中 1mIZmin的速度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mL,再以1~2mL/min 男 18例,女 17例,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76岁,平均55.5岁,原发 的速度注入生理盐水5mL(等量置换)或4mL(减量置换),间隔 性20例,继发性 15例;均在发病后48h内人院;两组患者在年龄、 5~10min后重复操作,每次置换4~6次,至脑脊液颜色基本澄 性别、及头颅 CT或MRI所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 清后拔针,每 日或隔日1次,置换前脑脊液颜色呈淡黄色、无色时 尿淀粉酶测定。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的升高是有时间性 总之,要减少本病的误诊,凡上腹痛患者均要想到本病的可 的,血清淀粉酶在发病数小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5d后逐 能性,再配合体征、血尿淀粉酶及腹穿淀粉酶测定 、B超检查,特 渐降至正常;尿淀粉酶在24h才开始升高,48h到高峰,下降缓 别是增强CT扫描,多可作出诊断。对于下述情况:原有胆道疾患 慢,1—2周后恢复正常。淀粉酶值越高诊断正确率也越大,但升 的患者突然发生持续性上腹部剧痛 ,并且血象和尿素氮明显升 高的幅度和病变严重程度不成正相关 ,胰腺广泛坏死时,血清 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