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索溪峪的“野”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1.doc

发布:2019-12-06约4.4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索溪峪的“野”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准备   张家界山水的图片;配合朗读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①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索溪峪的“野”。   ②读了课题,老师有疑问了:“索溪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张家界的一条山溪,那“峪”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据字形来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来,根据字形揣摩词义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呢。) 二、读课文,解疑惑。   ①我们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于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②学生解疑。如有困难,则教师提示:    “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那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饰的。   ③那么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野物以及人) 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①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个方面,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 ②比较品评,感悟山“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学说到其中一句,建议将其它两句话一起出示研读,引导比较、体会。   (2)借助图片理解“断壁悬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不拘一格”等词语之意来引导学生分别感受“索溪峪”的山惊险之美、磅礴之美、变化之美。   (3)选择其中一句,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③领悟写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导体会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④体会野物的“野”。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3)野性十足的猴子惊得游客慌不择路。有感情齐读课文,读出“野”趣来  ⑤体会人的“野”。   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朴归真)   大致理解返朴归真的意思。   再读这一段,看看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再读全文,探“野”品“野”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②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索溪峪的“野”教案(4)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 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析赏”的方法了解内容,体会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双主”阅读教学强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析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求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抒情,从而达到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的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体现:激趣导入──自主探究──朗读析赏──整体品评   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因此比较适合中、高年级使用,尤其适合抒情性比较强的文章。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感受了桂林山水的奇丽秀美,领略了林海苍翠碧绿,更欣赏了阿里山云雾的丰富多姿,变换无穷。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到宿有“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曲折”的张家界,去看一看索溪峪的“野”。 二、自主探究   板书课题,故意把引号落下。   生:老师,你课题中的“野”,忘了写引号了。   师: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好孩子。好,老师把引号补上。来,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并重点读了“野”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