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第三产业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第三产业发展
_
近年来,随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步伐的加快,全市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的
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总量不断扩张,
增速逐年加快,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基础设
施不断改善,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但立足现状,也应看到榆林第三
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
处.现从两次经济普查结果解析榆林市第
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特点
1,行业覆盖范围广.第二次经济普查
数据表明,榆林市第三产业门类已覆盖除
国际组织之外的所有行业,门类覆盖率
2004年增加257119人,增长2.5倍,占全
市二,三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总数的
78.2%.
5,经济总量扩张大.随着西部大开发
的进一步推进和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的步伐加快,第三产业活力增强,经济总量
快速壮大,2008年第三产业实现加值为
310.55亿元,是2004年的2.8倍.
6,传统行业地位强.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和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内部
结构层次有明显的变化,属于现代服务型
行业从无到有,从ij~nj大,所占比重不断攀
升.但是从目前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长还主
要依靠第一层次即流通,贸易,餐饮等服务
达到93.3%,大类覆盖率为95.7%,中类覆性行业.(见下表)
盖率为85.5%,小类覆盖率为第三产业内部四层次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83.2%,比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
查有明显提高.
2,单位个数增加快.2008年
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三产业的法
人单位共14780个,比2004年增
加2555个,增长20.8%.占全市
二,三产业单位总数的85.8%.
\劳
层茂\20042005200620072008
66.O64.966.164.9
第二层次7.38.38.38.18.9
第三层次13.46.36.36.66.2
第四层次14.619.420.519.220.0
3,从业人员比重大.2008年末,全市
第三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数达285987人,比
2004年增加75641人,增长36.O%.占全市
二,i产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66.3%,比
2004年提高T1.2个百分点.
4,个体经济发展猛.2008年末,全市
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数为120917户,比
2004年增加60569户,增长1.0倍,占全市
二,三产业个体经营总户数的88.2%.第三
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360498人,比
二,存在的问题
1,第三产业增速低于GDP增速,占经
济总量比重呈逐年下滑趋势.榆林是资源
大市,近几年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
三产业也随之有了大发展,大跨越,但仍没
有赶上依赖于资源型工业突飞猛进的大发
展带动全面经济的发展步伐.2005—2008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四年平均增速为
19-3%,而GDP为21,5%,高,I
2.2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的比币也逐洚
低.2004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为
●
刘
恩
德
总第155期l9
献经济普查结果
解析檎林第三产韭发展
36.1%,2005年为35.6%,2006年为33.6%,2007年为30.7%,
2008年比重26.5%,下降幅度逐年扩大,榆林第产业发展滞
后现状愈加明显.
2,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技术设施落后j从i产内部行业结
构来看,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占主导
地位,达到65%.新兴产业处于起步萌芽阶段,金融保险,邮电
通信,信息传输,科研开发等技术较高的服务业只占到8%.服
务专业化水平低,现代化物流发展滞后,旅游业,文化产业,信
息咨询科技服务等领域远远不能够适应经济大发展的需求.
3,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榆林县域经
济发展差别极大,带来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极不平衡.南六县第
i产业仍还处在传统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北六县区不少领域
市场化程度低,市场配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竞争力强,影
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
,传统观念的影响
榆林仍有重农轻商,重本轻末,歧视服务行业的传统观
念,而且长期的落后使人们头脑产生了重生产,轻流通,忽视
服务的思想,再加上工作重点一直偏重于一,二产业的生产
发展上,忽视和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理念.
二,地理位置的影响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
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临黄河.西连甘肃和宁夏.
地理位置相对关中地区和沿海地区而言,极为不便.使得交通
发展难度大,区域中心辐射窄,消费观念更新慢,旅游资源整
合差,文化产业层次低,制约着第_二产业的发展步伐.
三,能源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榆林产业以传统的小农业为主,随着工业
的快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后期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以来,以
煤,气,油,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