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微生物学 第36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ppt

发布:2018-08-16约8.1千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 假丝酵母属中10个种有致病性 白假丝酵母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的急、慢性感染,即假丝酵母病(candidiasis) 生物学特征 1. 形态 菌体圆形或卵圆形 2. 方式繁殖 芽生 3. 组织内 芽生孢子及假菌丝 培养时 厚膜孢子(本菌特征之一) 4. 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 5. 营养要求 不高 白假丝酵母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1000×) 白假丝酵母芽生孢子(1000×) 白假丝酵母菌落 致病性 条件致病菌,正常存在于口腔、上呼吸道、肠道与阴道黏膜,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患白假丝酵母菌病。 所致疾病: 1.皮肤、黏膜感染 2.内脏感染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直接镜检 圆形或卵形芽生孢子、假菌丝 2. 分离培养 SDA培养基:乳白色酵母样型菌落 镜下:假菌丝、成群的卵圆芽生孢子 3. 鉴别和鉴定 芽管形成试验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动物试验 四种病原性假丝酵母菌的鉴别要点 菌 种 芽管形成实验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沙保弱肉汤培养基菌膜形成 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白假丝酵母 (C. albicans) + + - + + + - 热带假丝酵母 (C. tropicalis) - ± + + + + - 近平滑假丝酵母 (C. parapsilokis) - - - + + + - 克柔假丝酵母 (C. krusei) - - + + - - - 分 布:鸽粪;人类体表、口腔、粪便 形态特征: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 繁殖方式:芽生,无假菌丝 菌 落:酵母型菌落 荚膜多糖:A、B、C、D四个血清型 临床分离株:A、D型 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致病性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 感 染:外源性(多数) 内源性(少数) 致病物质:荚膜多糖 感染途径:呼吸道 所致疾病:肺部感染 播散感染:最易侵犯CNS,预后不良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直接镜检 墨汁涂片见圆形有折光性的菌体 外周有透明的肥厚荚膜 2. 分离培养 培养:SDA培养基 菌落:酵母型菌落,细小菌落(乳白色→桔黄色→棕褐色 镜检:圆形或卵圆形菌体,无假菌丝 3. 其他检查法 尿素酶试验、胶乳凝集试验、荧光抗体 新型隐球菌菌落 新型隐球菌形态 (1000×)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属于条件致病菌 主要条件致病菌: 烟曲霉(A. fumigatus):最常见 黄曲霉(A. flavus) 黑曲霉(A. niger) 土曲霉(A. terreus) 构巢曲霉(A. nidulans) 曲霉属(Aspergillus) 生物学特征 菌丝:有隔,多细胞性,有分枝;足细胞 (接触培养基的部分,厚壁而膨大) 分生孢子梗:从足细胞直立生长 顶囊:孢子梗顶端膨大,半球形或椭圆形 小梗:顶囊上,辐射状,一层或二层杆状 分生孢子:小梗顶端,成串,球形,不同颜色 分生孢子头:菊花样的头状结构 菌落:绒毛状或絮状,菌种不同颜色不同 五种致病性曲霉的比较 菌名 菌落 顶囊 小梗 孢子 烟曲霉 绿色或 深绿色 烧瓶状 单层,顶囊上半部 球形,有小棘, 绿色,成链排列 黄曲霉 黄色 球形或近球形 双层,第一层长,布 满顶囊表面,放射状 球形或梨形,有 小棘,成链排列 黑曲霉 黑色 球形或近球形 双层,第一层长,布 满顶囊表面,放射状 球形,黑色,有 小棘,成链排列 土曲霉 淡褐色 或褐色 半球形 双层,第一层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