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第15讲+Word版含答案.doc

发布:2018-05-02约1.31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线索1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 (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线索2 现代中国的外交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原则,出现了第一次建交热潮。 (2)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出现了第二次建交热潮。 (3)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第15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美苏“冷战” 1.背景 (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4.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通过“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成立“华约”对抗“北约” 5.影响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图解历史 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 (1)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1.美国“遏制”政策的鼻祖——乔治·凯南 1946年2月22日,时任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 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并最终被美国政府所采纳的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政策,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1947年,乔治·凯南以“X”的署名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该文明确提出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极大关注。文中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凯南本人也因此获得了“遏制之父”的称号。 2.厨房辩论 1959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为了这次展览,整个展馆都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每个国民都拥有的一切。展馆内到处都是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用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成果。争论正是发生在一座模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参观中两人开始争论起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劣。这次辩论正值“冷战”的规模扩大时期(以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Sputnik)为开端,直至1960年的U-2侦察机事件为止)。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尼克松赢得了这场辩论,他在本国的威信也因此大大增加。 考点一 冷战的起源和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战争的结果很难预料。 (2)战后军事格局、核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的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