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案.pdf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理解信息与数据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关系;
掌握信息的属性和价值;
掌握管理信息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信息化发展的内涵;
掌握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形成;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教学重点
信息的属性和价值、信息的概念和分类、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教学难点
信息的价值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大纲
任务一信息认知
一、信息与数据
1.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
响,它对决策者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
2.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存储(或记载)于某种媒介物上的物理记号或符号,它可
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也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也就是
说,数据是可以识别的、抽象的符号。数据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方面。
(1)数据具有客观性。
(2)数据可以鉴别。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一般来说,原始数据在没有经过分析和加工之前,其意义不容易
看出来,必须对记录下来的事实或者数据进行加工。也就是说,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二、信息的属性
1.事实性
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是信息的首要和基本的性质。
2.等级性
管理是分等级的,对于同一问题,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
需要不同的信息。
3.可压缩性
人们可以根据各种特定的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整理、概
括和归纳,而不丧失其基本应用价值。
4.扩散性
信息的扩散性是其本性,它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约束,通过多种
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
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能力就越强。
5.传输性
信息的传输性也被称为传递性或传播性,其含义是信息源可以通
过载体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信息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物资和能源传
输所需用的成本。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传输到很远的地方。
6.共享性
信息可以由一个信息源到达多个信息的接收者,被多个接收者所
共享,并且可以因交流使内容倍增。信息的共享性质是独特的,这与
物质的交换是零和的(即所得所失之和是零)不同。
7.增值性
信息的增值在量变的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在积累的基础上可能
会产生飞跃。信息的增值性、再生性使人们能在信息废品上提炼出有
用的信息,在司空见惯的信息中分析出重要的趋势。
8.转换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重要的宝贵资源,三者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能分割,但是可以互相转换。
9.不完全性
客观事物的属性非常繁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全面,
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遗漏,因而人们对信息也是很难完全获得的。
三、信息的价值
信息的内涵价值是指从信息生产者的角度来讲,信息的价值可按
所用的必要社会劳动量来计算。信息的外延价值指从信息的使用者来
看,信息的价值是使用了该信息或接受了信息服务后可为信息使用者
增加的效益。
四、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的生命周期包括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四个阶段。
(1)要求。要求是信息的孕育和构思阶段。
(2)获得。获得是得到信息的阶段,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以
及加工成适用的形式,以达到使用的要求。
(3)服务。服务是信息的利用和发挥作用的阶段,这时要精心
地维护信息,使之保持最新的状态,以备用户随时使用,从而支持各
种管理活动和决策。
(4)退出。退出是指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没有再保存
的必要。对于这一阶段的信息,可以对其进行更新或销毁处理。
五、管理信息认知
(一)管理信息的概念
管理信息(managementinformation)是在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经过加工处理后对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二)管理信息的特点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反映管理活动的数据,除了具有一般信
息的属性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