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式微》译文《式微》鉴赏及赏析.pdf

发布:2024-10-02约3.8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式微》译文《式微》鉴赏及赏析--第1页

《式微》译文《式微》鉴赏及赏析

《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

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关于《式微》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式微》

先秦:佚名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

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

还在泥浆中劳作!

注释

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微:非。微君:如果不是你们。

故:原因,缘故。

中露:露中,在露水中。倒文以协韵。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

《式微》鉴赏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

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

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

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

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

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

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

《式微》译文《式微》鉴赏及赏析--第1页

《式微》译文《式微》鉴赏及赏析--第2页

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

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

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

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

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

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

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

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

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

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

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

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

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

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

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

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

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

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

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

的影响。

《式微》创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

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

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