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结构化环境下基于激光和单目视觉的SLAM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4-04-24约1.2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构化环境下基于激光和单目视觉的SLAM的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结构化环境下基于激光和单目视觉的SLAM

一、研究背景

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是一种建立机器人环境模型并实时估计自身位置的技术。随着机器人自主导航和智能环境感知需求的增加,SLAM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通常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行,包括室内走廊、工业车间等。这些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结构化信息,如墙、门、柱子等。利用这些结构化信息可以提高SLAM的定位和建图精度,同时减少误差累计。

目前已有许多基于激光雷达或视觉传感器的SLAM算法,但单一传感器的限制导致了一些问题。例如,激光雷达适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地图,但在逆光、雾霾等情况下效果不佳;相反,单目视觉传感器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势,但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将多传感器融合以提高SLAM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结构化环境下基于激光和单目视觉的SLAM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激光雷达与单目视觉的数据融合模型,包括传感器间的时序对齐、坐标系转换等。

2.利用激光雷达数据构建2D地图,提取地图中的特征点,并将特征点通过单目摄像头投影到图像上进行匹配。

3.利用单目视觉数据进行相机位姿估计,采用直接法或特征点法进行实现。

4.将激光雷达和单目视觉的位姿估计信息进行融合,进行SLAM的优化求解。

5.在结构化环境下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其他SLAM算法进行对比。

三、研究进展

截止目前,我们已完成如下工作:

1.完成激光雷达与单目视觉的数据融合实现。采用时间戳相同、传感器坐标系对齐等方法,实现了两种不同传感器数据之间的有效融合。

2.对激光雷达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包括平滑、降采样等,提高建图效率。

3.实现了2D地图的构建,在Gmapping、HectorSLAM等算法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得较高的地图准确度。

4.开发了单目相机的相机位姿估计算法,采用了ORB-SLAM等方法,实现了相对较高的位姿精度。

接下来,我们将完成如下工作:

1.继续优化激光雷达数据预处理,提高建图效率。

2.进一步研究单目相机位姿估计算法,提高位姿精度,同时尝试融合视觉惯性测量单元(VIMU)等传感器,提高姿态估计精度。

3.实现激光雷达和相机的位姿信息融合,探究不同融合方法对SLAM效果的影响。

4.在Robomaster比赛场地等结构化环境下进行实验验证,评估算法稳定性和精度。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探究了基于激光和单目视觉的SLAM算法在结构化环境下的应用。通过对不同传感器数据的融合,提高SLAM的实时性和精度,在实际机器人导航和自主控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本研究也对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拓展做出了一定探索和贡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