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根源与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根源与对策
济向趣2007年第5期
环境污染问题的
经济根源与对策
王鹏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太原030006)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运用博弈论这一数学工具对环境污染的
经济根源进行分析,得出环境污染问题是污染者,政府,受害者三方博弈的均衡结果,并根据揭示出的经济根源提出了相应的
治理对策.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根源;对策;博弈
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72X{2~37)05—0047—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
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尽管我国政
府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预防和治
理环境污染,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
根本解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十分突出,并有不断加重的趋
势.这已经成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
定,和谐发展的一大痼疾,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造成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
的,社会的,技术的和伦理的等,其中经济方面的原因应该是
最基础和最主要的.一个显而易见且比较公认的结论是,造
成环境污染的最直接原因在于污染者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
化的追求.但是,也不能简单地将全部经济原因归结为这一
点,因为环境污染问题牵涉到的,除了污染者以外,还有受害
者和政府.从抽象的理论上讲,受害者和作为监管者的政府
应当是环境污染的当然反对者和制约因素,那么,为什么这
些因素在现实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使污染行为受到有
效的制约呢?本文将运用博弈论这一数学工具,从经济学的
层面对污染者,政府,受害者三方对待污染的态度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
,环境污染问题是三方博弈的均衡结果
污染者,受害者,各级政府是参与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和
解决的基本三方.博弈论对参与博弈的局中人的一个基本
假设是:每个局中人都是理智的.l1j而在面对环境污染和
治理这一问题中,污染者,受害者,(地方)政府的理智集中
体现为三方均以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决定自己
的行为和对策.而正是这种对于个体来讲是理性的行为,结
合在一起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一集体不理智的博弈
均衡结果.以下分别对污染者,政府和污染受害者三个行为
主体的经济利益进行分析,从而具体地揭示造成环境污染问
题严重和难以解决的经济根源.
1.公共环境资源的无偿使用导致污染者没有治理污染
的主动性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污染属于因负的经济外部性
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l2j当市场中经济主体(企业)的生产
行为带来环境污染时,事实上存在因污染而带来的社会成
本.但是,在传统的观念和体制中,像空气,河流,海洋这样
的公共环境资源没有明确的财产权,也就不存在环境市场和
环境价格,这就造成了经济主体无偿使用公共环境资源,而
不必主动承担或不用全部承担污染的社会成本的事实.同
时,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一般的治污成本远远高出环境污
染给污染者自身带来的损失.因而,如果没有外部的约束,
污染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显然不会主动去治
理环境污染.
2,地方政府的囚徒困境使其缺失治理污染的内在动
力
从理论上讲,政府应该是环境污染的监管者,有责任代
表众多的受害者出面解决由上述市场失灵导致的环境污染
问题.但在实践中,环境保护的任务是由各地方政府来具体
执行的,在我国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和
当地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在现有技术水平的条件限
制下,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势必意味着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
下降.同时,在传统的统计系统中,地方的GDP是衡量当地
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极大地关系着地方政府官员的晋
收稿日期:2007—01—30
作者简介:王鹏飞(1971一),男,山西襄垣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讲师.
47
王鹏飞: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根源与对策
升.因此,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理智考虑,很容易成
为地方企业(包括污染者)的代言人,而不以众多环境污染受
害者利益代表的面目出现.
问题的复杂性更在于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不是由一家或
少数几家污染者造成的,而是当一个地区的污染源数量达到
一
定程度,突破了环境的自身调节极限后造成的.这就使得
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上面对的是囚徒困境式的局面,
这一局面使得地方政府的理智选择只能是不治理或有限
治理环境污染.
下面用一个静态的博弈模型说明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
治理上面对的囚徒困境.为简化模型,假设某地区的环境
污染是由分属甲,乙两个地方政府的企业共同造成的,而且
任何单独一方的企业对环境不会造成严重污染.不失一般
性,假设甲,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