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pdf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本文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
第二,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明白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
批判性,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语言、情节、形象等方
面的魅力,要学习小说的技法尝试创作。
第三,学习本文,要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明白林冲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要注意
小说如何在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要学习和理解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的
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前,已经学习了《祝福》并且掌握了
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但是,学生对古典长篇小说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学生不了解小
说如何在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不足。因此,学习本文
时,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如何在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
写的作用。
01
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L梳理主要的故事情节,体会林冲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2.理解林冲的人物形象,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3.赏析关于〃风雪〃的描写,学习和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说如何通过情节发展来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和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02教学过程
(—)导入
本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原文题目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O
照理来说,章回体小说的的题目应该是对仗工整的,这里的风雪〃是名词,而〃火烧〃
是动词,这两者显然不对仗,作者施耐庵为何要把〃风雪这样一个名词放在这里?这是
他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来一探究竟。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任务]: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活动1: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林冲被发配沧州,在一个风雪天撞破了敌人意图谋害自己的计
谋,最终奋起反抗,手刃仇敌,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活动2:本文写了林冲哪几件事?
明确:沧州遇旧知、买刀寻仇人、接管草料场、山神庙报仇。
活动3:通过文章的四件事情分析林冲的性格特征。
明确:林冲正直善良、嫉恶如仇、安分谨慎、敢于反抗。
(三)细读文本,问题探究
任务2:寻风雪〃,析作用
活动1:文章中哪些地方描写了〃风雪〃?
明确: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第一天大雪来。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通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看③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侧面描写:
①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②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③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④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活动2:这些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人物:
(1)渲染气氛。渲染悲凉的氛围,暗示林冲的处境
(2)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雪,林冲去买酒,路遇山神庙。因为风雪,草厅被压塌,
林冲留宿山神庙,得知敌人计谋,奋起反抗。
(3)烘托人物处境。雪是代表向下、覆盖、压抑的意义符号,代表林冲隐忍沉沦、遭
受压迫的处境。
(四)拓展延伸
活动3:风雪”落到了林冲身上,他经历了一场劫难,这场劫难却成了他人生的转
折点,让他由生到死,又由死到重生。林冲的遭遇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大自然中的〃风雪〃
有关,然而,却是社会中的〃风雪造成的。林冲所处的社会环境逼他转变,逼他上梁山。
说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其他课文?
明确:《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雪飞六月映照窦娥的悲惨结局,《祝福》中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