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发展经济学 第三章.ppt

发布:2017-05-03约7.85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经济增长、贫困与收入分配 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节 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扶贫策略 绪论 第一节 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 一、规模分配 二、功能分配 三、贫困的衡量 一、规模分配 规模分配所涉及的主要是个人或家庭等经济单位与其所得收入总额的关系。 目的是为了说明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形式和变化趋势。通常所说收入分配差距,指的就是规模分配差距,即个人之间或各类人之间所得收入的差距。 只注重人们获得收入的多少,不关注收入来源。 (一)高低收入比率 最常用方法之一:用收入最低的40%人口所获得的收入与收入最高的20%人口所获得的收入相比的比率。 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最穷和最富的两个极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 (二)洛伦茨曲线 1998年中国与巴西的洛伦兹曲线 (三)基尼系数 又称基尼集中比率: G=A/(A+B)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该系数: *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 位于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等国的基尼指数都控制在0.2左右。绝大多数的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都控制在0.3以下。在发达国家中财富分配最为不均的美国,基尼指数2005年达到峰值0.469。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世行调查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0激增至1993年的0.407, 2004年再升至0.47、现在实际已超过0.5,接近拉美地区水平。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基尼系数的局限: 二、功能分配 三、对贫困的衡量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 一、贫困和不平等状况 二、经济增长与贫困——库兹涅茨曲线 三、贫困的原因探讨 一、贫困 中国社会的“水葫芦”、“巴西龟”现象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现象,贫富分化惊人:从199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9%人群与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而占中国人口20%的富人上缴的个人所得税还不及国家所得税收入的11%。 贫富急剧分化使正常的经济生态平衡无法持续。研究表明,人的消费能力是随收入增加边际递减的,而消费——生产需要良性循环,消费停滞,生产也无法持续,现在高收入者有消费能力不消费,即使消费也是购买资产,而低收入者没能力消费,长期以往正常的经济生态平衡发生破坏,到一定程度就是金融危机或是经济危机。 (二)绝对贫困的范围和程度 (三)贫困人口分布的特点 二、经济增长与贫困 收入水平与基尼系数的关系 三、贫困原因的探讨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扶贫策略 一、经济发展的取向:把消除贫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选择 一、经济发展的取向:消除贫困 首先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树立比较广泛的社会目标。 发展战略不仅要注意加速经济增长,而且要直接关注大部分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以使经济增长和发展建立在最广阔和最坚实的群众拥护和参与的基础之上。 收入相对平等可造就大批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一般生活比较稳定,重视教育,对于社会的看法较公正。 中产阶级不必过多考虑生计,能够专心致志于发展人自身的潜力,产生大量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艺术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其他学科的专家。 因此,中产阶级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传递者,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稳定力量。社会只有收入相对平等,才可以造就大量的中产阶级。 二、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选择 贫困问题不只是分配不均或人力资本问题,也是因为穷人的脆弱性与缺乏声音、权力和代表性。 制定出一套有益于市场经济运作的制度结构。 制定一套能够使发展中国家的资产、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分配发生良性转变的机制和长远政策。 建立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和制度上的机制,帮助贫困人口得到各种服务和机会。 改善和提高贫困人口的保障机制,减弱贫困人口对风险的的脆弱性。 本章小结 规模分配和功能分配的内容和意义; 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消灭贫困和减少收入上的不平等状况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目标。 公平分配的结果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