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第三节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课 第三节 实施依法治国 建设政治文明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基本的了解,并能进一步明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课堂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意识,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难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学习导航
(一)预习第四课第二节《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两框的内容;学习课中《相关链接》、《政治观察》等内容;完成p112《阅读与思考》题目。
(二)学习反馈: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B )(单选题)
A、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
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BC )(不定项)
A、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B、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C、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D、依法治国应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学习总结
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一)、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人治”到“法治”
1、“人治”与“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方式
“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
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整个法律和制度的好坏,还是少数领导人的贤明。
2、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过程
(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1、依法治国的涵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依法治国包括三方面的内涵
一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二是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三是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5、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略)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政治文明的含义:
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多方面内容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必须把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五、学习拓展
1、某校高三学生围绕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展开了讨论。甲同学认为:“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乙同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