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下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docx
一、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相传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春秋左氏注》);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公侯伯子男:
公——周天子身边重臣
侯——本义是箭靶,引申为军事首领。类似后世“大元帅”。
伯——老大的意思。不分伯仲=不相上下
子——对非华夏的诸侯
男——低等爵位,从事某项专项工作
二、重点实词虚词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数→动,从属二主)于楚也。晋军(名→动,军:驻扎)函陵,秦军汜南。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公从(听从)之。辞曰:“臣之(主谓间取独)壮(壮年,古时男子三十为壮)也,犹(尚且)不如(比得上)人;今老矣,无能为wéi(做)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表顺承的连词,才)求子,是(这)寡人之(的)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名作状,在晚上)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从上往下送)而(连词,表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如果)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烦执事(办事的官员)。越国以鄙(意动,以……为边邑)远(形作名,边远的地方),君知其难也。焉(怎么)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形→动,变雄厚),君之薄(形→动,变薄弱)也。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之往来,共(供给)其乏困(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wèi(给予)晋君赐(动作名,恩赐)矣,许君焦、瑕,朝(名作状,在早上)济(渡河)而夕(名作状,在晚上)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夫(发语词,不译)晋,何厌(同“餍”,满足)之有?”既东(名→状,向东)封(使…成为边界)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获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秦伯说yuè(通“悦”,高兴),与郑人盟(名作动,结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守卫)之,乃(就)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没有)夫fú人(那个人)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bì(损害)之,不仁;失其(自己的)所与(同盟),不知zhì(同“智”,明智);以乱易(取代)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离开)之。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四、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动词,从属二主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敢以烦执事
古:办事的官员
今: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
古:指缺少的资粮
今: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五、一词多义
1.鄙
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邑,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
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庸俗,鄙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动词,看不起,轻视
2.许
项伯许诺??动词,准许
许君焦、瑕??动词,答应,听从
潭中鱼可百许头??数词,表约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3.微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细小,轻微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形容词,衰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
其文约,其辞微??形容词,幽微,精妙
微行入古寺??动词,隐蔽,不显露
4.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顺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