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_导学案(教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课时:地球内部结构
【课标要求】
1、能够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绘制简易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2、说出不连续面的位置及名称,并根据教材示意图描述地震波在三个圈层的速度变化情况;
3、能够在示意图上标示岩石圈、软流层的大致位置;
4、能够说出风景图片中涉及到的地球圈层,并谈谈生物圈的概念和具体位置;
5、课后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收集有关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材料,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导读』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
模块提示 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并适当圈点勾画要点和疑点:
1、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分别有哪些圈层构成?
解析:内部圈层:地壳(陆壳、洋壳)、
地幔(上地幔、下地幔)、
地核(外核、内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划分的界面是?
解析: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图中的________部分。
(2)界面F是________。(2分)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4)A为什么厚度不均?【答案】 (1)地壳 (2)莫霍界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2009·成都期考)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4)2009年12月底,菲律宾马荣火山开始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C.下地幔 D.软流层3、观察下图这处瀑布景观,跟小组同学讨论
①该处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
②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1、点拨导练部分习题疑难易错点
2、(2010·江苏)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遭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此回答下题。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A,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位于大气圈中,再经过沉降到达水圈、生物圈中,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地质过程,最终回到岩石圈中。
3、(2007·上海)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2).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波。
解析:,横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穿过固、液、气态三态,横波只能穿过固态。
3、课后尝试绘制完整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圈层名称、界面名称。
『总结』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地球的结构特征之一就是同心圈层结构,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组成。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可以直接观察研究;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不能直接观察,只能借助地震波来研究和划分。
比较地球外部的三大圈层
大气圈是地球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之一。水圈连续但不规则,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地循环运动之中。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密切。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三圈层共同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而人们生活的地表与外部空间保持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等联系,是一个开放,不均一的层面,此部分内容我们将在教材的下一章进一步学习。
莱西一中南校2010级一轮复习《地理必修①》导学案
1
界面F
显示全部